3.分发程序资料,强调仲裁特点。笔者经过努力,收集到关于劳动仲裁纪律的规定和劳动仲裁程序模式,将这些资料分发到各小组,特别要求仲裁组认真阅读。并强调劳动仲裁程序与刑事、民事诉讼程序的不同之处,以免在仲裁中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如将申诉人称为原告,必经的调解程序给省去等。
4.作好文书指导、询问准备情况。作为指导教师在开庭前一定要检查法律文书(申请书、答辩状、代理词、证据目录及证据所要证明的内容)是否完备,内容是否有明显错误,出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对于仲裁组,要询问程序是否熟悉、裁决书的准备情况并交待注意争论焦点的概括。
最后,观看正式开庭,组织教学评价。在后勤组的精心布置下,庄严肃穆的模拟劳动仲裁庭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关人员进入仲裁庭,书记员宣读劳动仲裁纪律。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介绍案由、合议庭组成人员以及告知双方当事人的权利。随后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双方当事人陈述案情,出示证据,证人作证,双方当事人还进行了质证。首席仲裁员对争议焦点进行了概括,询问双方当事人是否有补允,并要求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专题讨论,双方当事人紧紧围绕劳动仲裁时效是否已过展开辩论,并各自拿出对自己有利的事实及法律依据,双方争论相当激烈,博得学生阵阵掌声。首席仲裁员不得不几次警告旁听人员遵守劳动仲裁纪律。经过双方几轮辩论,观点及理由已基本表述清晰。此时首席仲裁员宣布仲裁辩论结束,进入仲裁调解阶段。由于双方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合议庭经合议后,当庭宣布仲裁裁决。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模拟劳动仲裁活动如果到此结束,则并没有完全达到教学目的。任何一次活动,必然有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好的继续发扬,不足的及时改正,所以教师还要作好教学评价工作。
笔者在教学评价时,首先要求参加人员自评,然后由旁听人员评议,最后笔者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分清责任,确定案件的正确结论;指出学生仲裁过程中的得失,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同时对表现突出者以及积极参评人员进行了表扬。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