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实习的大学生往往以十几甚至几十人为一组,有些实习小组人数比接口单位人数还多,日常管理给大学生消极对待实习提供了可乘之机。许多大学生采取各种借口请假,个别人甚至连假都不请,时来时不来,将实习视为可有可无。另有一些大学生较为重视出勤,但却出工不出力,一到单位就埋头干自己想干的事儿,将接口单位视为第二个自习教室。更有甚者,到接口单位“点卯”后即告消失,让单位安排工作时找不到人。
1.2.2接口单位消极对待实习
接口单位将实习大学生视为负担、疏于管理,不重视实习工作,甚至私下告诉学生,你们只要不捣蛋,想干啥就干啥。在工作安排上,亦将实习大学生视为小工,以“磨砺”的名义安排他们做些“打杂”的事儿,在专业方面给与大学生指导不足,甚至将工作中一些偷奸耍滑的作风“传染”给大学生。张恩和等认为[2],不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而只是一味地使用人,达不到毕业实习的效果,偏移了毕业实习的方向。
1.3伪实习
所谓伪实习主要是针对分散实习,其本质就是提供虚假实习证明和实习报告,蒙混过关,规避实习。这一类学生通常认为毕业实习是个苦差事,是给接口单位做廉价劳动力,因此彻底否定实习。而学生家长在其中亦推波助澜,甚至找熟人拉关系,主动帮助联系所谓的接口单位,从而帮助学生逃脱实习责任。
还有一类学生将实习视为兼职赚钱的好机会,利用实习期外出打工,并以打工单位为接口单位,编造实习报告,形成已经完成毕业实习的假象。
2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2.1毕业实习管理体制不完善
很多高校虽然十分重视毕业实习,但其管理体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校内带队指导教师的选择存在随机性。实习带队教师往往不像其他课程一样,第7学期末就已经确定。很多学校均在开始实习前一周甚至前一天,才通知教师要带毕业实习。这就导致了教师对毕业实习准备不足,对实习方案了解不够,对实习目的含糊不清,与本小组学生尚存在生疏感,压根就无法从容制定实习指导计划。往往将学生带到接口单位,办理好对接程序,即告结束。虽然大多数学校对实习带队教师均有驻单位时间要求,但因为教师选择的随意性,很多教师均为临时抓差,事务繁多,很难保证指导学生实习时间。实践证明,校内带队教师对大学生的约束力要超过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校内带队教师的缺位,为消极实习打开了方便之门。其次,实习考核流于形式。现在学校对大学生实习的考核往往仅凭接口单位一枚公章和学生的一篇实习报告。这就为伪实习提供了可乘之机。再次,对实习接口单位缺乏约束。虽然大学生进入单位实习,学校会付给单位及单位指导教师一定的酬劳,但大多数单位并不在乎学校支付的酬劳,反而将接纳大学生视为一种慈善。正是因为学校支付的酬劳与单位期望相距太远,从而形不成约束力,这是单位消极对待毕业实习的根源。最后,毕业实习缺乏全过程监管。全过程监管包括对学生、接口单位、实习带队教师的监管。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