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各指标的关联度矩阵(1991-2007年)
指标
Y1
Y2
Y3
Y4
Y5
均值
X1
0.5429
(0.5726)
0.6302
(0.5807)
0.4870
(0.5669)
0.6521
(0.5799)
0.4914
(0.5732)
0.5607
(0.5747)
X2
0.5108
(0.6127)
0.5948
(0.6195)
0.4577
(0.6079)
0.6524
(0.6189)
0.4952
(0.6132)
0.5422
(0.6144)
X3
0.5352
(0.5381)
0.6924
(0.5473)
0.5096
(0.5316)
0.6823
(0.5464)
0.4923
(0.5388)
0.5824
(0.5404)
X4
0.6236
(0.5628)
0.6056
(0.5712)
0.5192
(0.5568)
0.6683
(0.5703)
0.5928
(0.5634)
0.6019
(0.5649)
X5
0.6037
(0.6572)
0.6697
(0.7087)
0.6075
(0.6268)
0.7053
(0.7043)
0.5761
(0.6604)
0.6325
(0.6715)
X6
0.5572
(0.5594)
0.6447
(0.5679)
0.5103
(0.5533)
0.6553
(0.5670)
0.5083
(0.5600)
0.5752
(0.5615)
X7
0.5409
(0.5468)
0.6592
(0.5557)
0.5087
(0.5405)
0.6799
(0.5548)
0.4923
(0.5475)
0.5762
(0.5491)
X8
0.5258
(0.5781)
0.6050
(0.5861)
0.4712
(0.5726)
0.6489
(0.5853)
0.4920
(0.5788)
0.5486
(0.5802)
X9
0.5239
(0.5441)
0.6687
(0.5532)
0.5028
(0.5377)
0.6852
(0.5523)
0.4932
(0.5448)
0.5748
(0.5464)
均值
0.5516
(0.5746)
0.6411
(0.5878)
0.5082
(0.5660)
0.6700
(0.5866)
0.5148
(0.5756)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2008-2012年预测值的各指标的关联度。
从时序角度分析耦合度的变化,更清楚地揭示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作用的阶段特性,1991-2007年两者指标耦合度变化曲线及2008-2012年预测值的耦合度曲线图1。
从表4中可以看出单个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其中最小值为0.4577,最大值为0.7053,耦合度基本上都处在中等和较强范围之内。从均值可以看出经济与环境的关联程度都处在0.5082-0.6700之间,经济与环境的耦合作用为中等或较强;其中第三产业比重与环境关联程度最强,人均工业烟尘与经济关的耦合作用最强,为0.67。从图1可以知道,1996年安徽省的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度最低,为0.4751,2003年最高,达到0.7223,2003年之后耦合度逐渐下降,这说明最近三年安徽的环境在逐渐恶化,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未来几年耦合度还会继续下降,因此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1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耦合度
根据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表3,可以得到2008-2012年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从表4可知,经济发展指标对环境污染指标的影响中,X1,X2,X5和X8有所增强,其余都有小幅下降;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中,Y2,Y4减弱,其余增强。理论上,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相反则造成环境的恶化,由表3知,未来五年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由于第三产业与环境有很高的关联度,可以预期未来五年第三产业比重的下降会对未来环境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从图1知,2010年两者耦合度达到最大,超过0.9,但是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未来几年要大力采取措施,改变经济环境的耦合趋势,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五、结论
近十年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处在快速增长阶段,通过经济发展的灰色预测可知今后五年安徽的经济发展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也要看到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在恶化,这可能是由今后几年安徽省的工业化程度持续提高和第三产业比重趋于降低导致的。根据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相关衡量指标耦合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可知,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耦合度在近几年及未来几年在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所以,这种“高增长,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从长远来看是不可行的,是不符合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对安徽来说,污染减排任务很重,应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避免环境污染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而加重。
参考文献:
[1] 宋新山,邓伟,张琳.MATLAB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01-205.
[2] 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7:142-151.
[3] 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02-215.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