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5-11-18  作者:佚名

内容提要: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和谐中国、幸福广东的战略需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树立开放理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延伸中学德育时间与空间,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延伸,德育,时间,空间,提高,实效

一、树立开放理念,延伸德育课时间与空间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学校教育束缚、扼杀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具备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及创新的基本能力;难以面对未来复杂社会中各种无法遇见的问题的挑战,这也是导致德育教育失效的因素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德育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中学学校德育教育要走出从德育到德育的圈子,走进生活,拓展德育空间,从生活中找德育,学生活中的德育,使学生感受到德育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我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力求人生活实例出发,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他们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亲自思考,自然地形成认识,自觉地把客观要求和主观愿望与向往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

例如,在关于“自制”的主题班会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实行无人监考,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实行无人监考,说明老师信任我们,我们更应遵守考试纪律;有的说为了合格或取得更高分数只有趁机抄了。我对他们的想法给予理解和宽容。但我进一步分析:抄一时能瞒天过海,会使你在这一次考试中获得成功,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的成绩,“抄”对我们未来发展是十分有害的;让学生们明白善于自制的重要性,它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这个问题情景与学生的“考试”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兴趣自然高涨,为学生创设了德育拓展空间。

(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德育视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德育知识,有助于展现德育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德育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德育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德育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中学学生中存在着说脏话,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不良行为;也有个别存在着自私自利、不思进取、不守纪律等不良的道德倾向。班主任要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德育教育脱离枯燥的道德说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针对近年来有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打工这一现象,我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中学生暑假打工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问题。通过这些调查,一方面让学生能接触、感受社会风气,了解社会动态,亲身体验人际社交关系,从中受益。

又如在关于道德的主题班会上,我让学生联系近年来的“毒奶粉事件”、“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让学生讨论这么做是道德的吗?你身边还有哪些不道德的行为?你该怎么做?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便活跃起来,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联系实际,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问题迎刃而解。

(三)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要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珍惜,容易忘掉,而来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倍加珍惜,记忆深、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对知识也这样,以前往往注重强调知识的讲解,知识的落实巩固,住忽视了知识的获得地过程,不只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以所认同的、客观的德育知识,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成熟的德育,学生从事德育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识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有一种科学家创造发明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识传播时用这种方法更有效,教师只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地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究,使学生由原来受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只有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应用德育,增强学好德育的信心,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

例如,结合自己和身边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事例谈感想和体会。召开主题班会,为所有的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以开阔孩子们的胸怀,使他们逐渐认识到,生活在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必须友爱相处,互相帮助,并由此萌发出社会哺育了我,我也要为社会承担义务的“为集体、为他人”的意识。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早在上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极为深刻地阐明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其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

在德育教育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围绕实际项目来组织教学,打破现行枯燥德育说教模式的条条框框,在班会或实践活动中直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讲解,充分挖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贯穿起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该教学方法着眼点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教学、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道德价值需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有效的德育教学一样,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德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两者相互相成。中学德育教育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做人、做事、求知、创新等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终身道德理念。

三、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拓宽德育教育空间

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应不断丰富、拓宽、更新与发展。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除了要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和深化学科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教师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案例的学习、研究和应用,提高自身实施教育的理论素养。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网络境遇下中美青少年德育比较研究
下一篇论文:思想政治工作三舟论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