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通例

论中亚东干文学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时间:2016-06-14  作者:佚名

论文摘要:中亚东干文学母体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同中国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本文通过论述中亚东干族和东干文学的由来、中亚东干文学表达的中国情感、中亚东干民间文学对中国文学的传承与变异、中亚东干文学对中国西北民俗文化的境外延伸与变异,论述中亚东干文学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中亚东干文学;中国文学;传承;变异

中亚东干文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同中国文学具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无论是传承,还是变异,东干文学研究中某些疑难问题的答案常常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答案,尤其是中亚东干文学与中国民间文学有着很深渊源。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中亚东干族和东干文学的由来

从1862年—1883年,东干族是先后由甘肃籍、陕西籍和新疆籍的回族近一万人分三批移居中亚。东干族的族源是中国的回族,这是学术界公认的。这些从中国来,使用汉语,带着浓郁的汉儒文化气质的回族穆斯林,被西域的突厥语族的诸民族表述为“东干(tunggan)”。后来,俄罗斯官方普遍将这些定居在中亚的回族称为“东干”。到1924年,前苏联确定“东干”为他们的族名。今天的“东干”族指的是主要分布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的回族人,人口约有12万人,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东干族一再强调,他们是中原人,是陕西老回回。[1]东干族是华侨群体中独特的一支,其客观文化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生计方式、饮食、服饰乃至语言等方面都与中亚土著突厥语族的穆斯林相融合,因而,中亚东干族与中国回族也有着许多明显的不同之处。

东干族所运用的语言基本上是中国晚清西北农民的方言土语,同时也有发展与变异。在东干族征战中国西北几个省时,他们的语言又不同程度地吸收了西北各地的方言。到中亚以后,东干族创造了用字母拼写的东干文字。东干文学是在前苏联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是东干族在中亚多民族的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在苏联解体后,东干文字的发展仍然在继续向前推进。东干文学是以中国西北方言为主体,借用了俄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及周围民族的某些语汇而形成。以此形成的东干文学体现了回族的文化心理和风俗习惯。东干文学既受俄苏文学、吉尔吉斯文学及哈萨克族文学的影响,又与中国西北民间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这体现了东干文学对中国西北文学的传承与变异。中亚东干文学分为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苏联十月革命前,东干族只有口头文学。20世纪30年代,随着东干文字的创制与东干报刊的发行,东干书面文学逐渐出现。东干书面文学的历史,从1931年东干诗人亚斯儿·十娃子的第一部诗集《亮明星》算起,已经有近80年了。东干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代写硕士论文出现了许多东干族作家,例如被并称为东干文学的“双子星座”的亚斯儿·十娃子和阿尔里·阿尔布都,这些优秀的东干族作家的出现发展并繁荣了东干文学。[2]

二、中亚东干文学表达的中国情感

东干文学中有大量作品是以中国为题材的,如,亚斯尔·十娃子的诗歌《在伊犁》《给诗人屈原》《宁夏姑娘》等。这些作品中对故国题材的抒写,表达了东干作家对故乡的思念,以此来告诫后人莫忘自己的故国。

东干族诗歌中有大量中国意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国深深的思恋之情。其中,茶、韭菜、白杨树等,是东干族诗人常常抒写的诗歌意象,这些诗歌意象透露出诗人对中国乡村生活的思念。东干族把产自中国的茶带到了中亚,也把中国人饮茶习惯在东干族中传承下来。韭菜,几乎是东干族的标志意象,因为韭菜是中国与东干乡庄的联结。[3]东干族对白杨有特殊的感情,在东干诗歌中,白杨树象征着亲情和乡情。在鸟类意象中,东干诗人最钟爱五更翅的纤纤细语,它能唤醒诗人沉睡的思乡情绪。

三、中亚东干文学对中国文学的传承与变异

东干书面文学主要是东干民间文学。东干民间文学的不少作品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因此,中亚东干文学对中国文学的传承与变异,主要体现在中亚东干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与民间文学的传承与变异。

汉字在东干族移居中亚以后失传,因而东干族不能直接阅读汉语书面文学。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圣经故事参孙和大利拉的文学阐释
下一篇论文:论儿童亡灵视角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通例
最新论文写作通例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