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名利场》中的变异现象及人物形象塑造

时间:2015-10-07  作者:佚名

摘要《名利场》是一篇经得起时代考验的杰作。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故事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从文中得到对于生活的启发。本文从变异方面着手,通过词汇变异,语音变异、方言变异和语法变异这四个层次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论文关键词:《名利场》,语音变异,词汇变异,方言变异,语法变异

英国作家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长篇小说《名利场》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萨克雷因此被公认为一位天才小说家。《名利场》是萨克雷的代表作,也是其一部经得起时代考验的杰作,在这部小说里,他描写的不是他所亲眼看到的社会,这是一个虚幻的集市,出售的是形形色色、浮华虚假的“商品”,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的一个集市之中,看尽世态炎凉,在人们嬉笑怒骂之中感受生活的真谛。

萨克雷用纯熟的语言将“没有主角的小说”这一主题深深地刻在读者的头脑中,他精心选词造句,文中句子结构流畅,对话精湛,特别是女主角贝琪的话语更是妙趣横生,这些特点无疑将整个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名利场》采用讲故事的叙述手法,其中作者又夹叙夹议,语气时而幽默,时而哀婉,讲作者的态度呈现与字里行间,“读者仿佛感受到作者就在眼前,向读者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昨天的故事,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以前的学者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名利场》中贝琪的性格特点,或者运用比较文学的手法对比分析贝琪和阿米莉亚二人的性格差异,然而鲜少有人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文中变异现象,并通过对变异达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本文旨在运用文体学特征来分析《名利场》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变异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理解《名利场》的角色和人物形象。

“英语中句子的变异现象,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指文体风格方面的变化,另一类是指语言本身的不规范现象”。语言运用中的一些微妙变化——我们称之为变异(deviation),其“目的是为造成突出(foreground)的语用效果,引起别人的注意,使语言文字不落俗套,别出心裁”。所谓“突出”,即是不寻常,为了引人注意,当读者读到这些不寻常的语言现象是,自然会被它们吸引而仔细的揣摩玩味,从而达到更多的语境效果。必须指出的是,变异都是要表达特定的创作目的,极具文学艺术价值。

1. 词汇变异

词汇变异的一种形式是通过词类的转换来实现的。为了使上下句对仗工整及韵律美,或为表达一种特殊的感觉,许多作家、诗人常常将名词转化为动词,或把动词转化为名词,或把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动词等来实现词汇的变异用法。

1.1 词类转换

萨克雷擅长使用语言,他对词汇的成功运用不在于频频使用奇异词语或无节制的违背常规,他的选词时而简单时而复杂,然而却是通过这种转换来突出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比如通过变异表示人物的社会属性、刻画人物性格,或用于讽刺、揶揄,强调或达到喜剧性效果。在《名利场》中,就通过词类转换来传达作者的思想。例如:

The famous little Becky Puppet has been pronounced to be uncommonly flexible in the jionts, and lively on the wire; the Amelia Doll, though it has had a smaller circle admirers, has yet been carved and dressed with the greatest care by the artist; the Dobbin Figure, though apparently clumsy, yet dances in a very amusing and natural manner.(Before The Curtain)

在这句话中,名词化形容词起了强调作用,句中Becky Puppet, Amelia Doll 和 Dobbin Figure是读者清晰地看到这三个的角色的人物形象,贝琪如同一只木偶被无情的命运之手操控;阿米莉亚一个如同洋娃娃的女孩善良可人,受人喜爱;而杜宾则是一个上流绅士的形象。在这里,作者并不是使用形容词来描述人物形象,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使读者在于文章一开始便对于文中人物的形象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有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又如:

Many a glass of wine have we all of us drunk, I have very little doubt, hob-and-nobbing with the hospitable giver and wondering how the deduce he paid for it. (XXXVI How To Live Well on Nothing A Year)

此处hob-and-nobbing为形容词,作者在这里把它用作动词,意为“吃喝玩乐”,表示关系亲近,此时通过形容词化的动词来呈现一幅动态的画面,作者笔下的“名利场”这座浮华之城、纸醉金迷的形象跃然纸上。

1.2 使用外来语

萨克雷的父亲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税收员,他本人曾去德国的魏玛游学,后又出任伦敦《立宪报》驻巴黎的记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掌握了多门外语,他也把他的语言优势融入到文章之中,萨克雷笔下的贝琪就是一位精通法语的女子。文中通过对外来语比如法语,德语和拉丁语的使用,给文章增添不少异域色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表现张力,从而增添了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感染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飘”在美国
下一篇论文:蓝色霸权下的身份建构—论《最蓝的眼睛》中的“蓝色”意象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