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技术
(1800年代)
(图1:技术与市场金字塔(Pyramid)模型,来自王义高1994年在英国warwick大学学习《高级战略制造业管理》时由教学老师教教案提供)
2.遵循技术创新周期规律,实现“弯道超车”
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合中所形成的技术革命及产业革命,必然会引起新的经济周期的到来。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世界经济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动已有五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的“早期机械化”的技术革命并引发了纺织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一次产业革命;
第二个长周期的“蒸汽动力和铁路”的技术革命引发了以钢铁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二次产业革命;
第三个长周期的“电力和重型工程”的技术革命引发了以石油和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次产业革命;
第四次长周期的“福特制和大生产”式的技术革命并引发了以汽车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
第五个长周期的“信息、通讯为特征”的技术革命引发了以信息产业(IT)为主导的产业革命。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产业的相对成熟,创新阶段进入成本竞争阶段,IT产业的国际分工重组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同时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具有革命性的重大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突破,由延长人类生命所主导的技术所引起的新的产业和周期有可能出现。这无疑对我国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选择先进的产业变革转移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我们归纳三次科技革命所产生在不同领域的代表及突破: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分别涉及到(1)信息技术;(2)新能源技术
(3) 新材料技术;(4)生物工程;(5)空间技术;(6)海洋工程技术。如果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设想,我们是否有能力领导
第四次科技革命,主导未来的产业发展?
纵观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的种种努力,调整劳资关系、推动消费、创造新的市场等措施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科技进步推动了产业革命,创造了新的支柱产业,比如汽车工业、航空工业、信息产业等,进而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机会。
面对当前这场金融危机,我们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内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这无疑都是拉动经济、缓解危机的有力措施。但从长远看,要真正摆脱危机,走上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道路,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创造新的产业与市场,创造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将成为下一轮经济主导
1.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新能源状态发展比较好,(1)风能发展速度迅猛。2007年,达33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超过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2010年500万千瓦的目标。(2)太阳能热水器。2007年,国内生产量已达到了2300百万平方米,累计使用量已达到1.08亿平方米.(3)太阳电池,2007年,产量已达108万千瓦,组件171.7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10万千瓦。(4)生物质能发电.2007年底的装机突破了300万千瓦,生物燃料乙醇总共132万千瓦。湖南要实现“弯道超车”②必须以技术创新在支撑产业发展,按照经济规律实现规模化产业。
2.奥巴马新能源复兴计划的核心
美国国会参议院于2009年2月10日最终以61票对37票的结果批准了总额为83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奥巴马新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旨在加强基础设施和清洁
3.“弯道超车”的落脚点
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究竟在哪里?我们看新能源很可能是一个重要方向。从长远看,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终将枯竭。而地球表面每年接受的洁净太阳能,大约是目前全人类一次能源消耗的8000到1万倍。假如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把太阳能利用的成本降下来,它将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能利用突破之后,紧接着可以考虑用太阳能制氢,汽车、火车、飞机都可以用氢作燃料。氢燃烧之后变成纯净水,饮用水的问题随之也就解决了。此外,像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循环经济、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和健康产业,也都正在酝酿着大的突破。现在看来全球既信息产业和生物产业之后,成为下一轮产业振兴和高速发展的产业可能是新能源产业。
国 家
|
单位能源使用生产的GDP/(美元/千克油当量)
|
丹 麦
|
8.2
|
法 国
|
6.1
|
意 大 利
|
6.8
|
瑞 士
|
12
|
美 国
|
3.4
|
中 国
|
0.7
|
加 拿 大
|
2.5
|
德 国
|
7
|
日 本
|
10.5
|
英 国
|
4.8
|
发达国家平均
|
5.99
|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之比较,说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非常低,与美国相比差距为5倍,说明我国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存在巨大的空间)
现在我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没有形成核心技术和大规模成套设备。由于太阳能经济性低,短期内难以成为主流电源,这正好是我们新机遇。目前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德国优惠的上网电价政策推动,我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主要靠出口生存。在太阳能设备产业链中,产业集中度按硅材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依次下降,目前硅材料是产业瓶颈,下游产业风险较大。我国常规发输电设备制造技术主要来源于引进吸入,新能源设备制造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但是在生物能源和太阳能方面世界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领域的差距相对较小,因此我们的技术创新和装备制造应该集中在该领域。代写论文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