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工商管理论文

产业集群与应用技术创新园共生的组织模式分析_基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创建高端应用技术创新园的讨论

时间:2016-02-23  作者:王赟王义高

摘要:自从美国硅谷创业园区模式引领了美国新经济获得成功之后,创新、产业集群和科技园区成为上世纪90年代国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展了对产业集群和创新园区的研究。并且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聚集”和“创新环境”是在某区域内形成技术进步的关键要素。因此我们认为:创新过程的结果就会形成产业集群,并导致产业集群形成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而创新聚集应用技术园是产业支撑系统中最关键的因素。
论文关键词:产业聚集,创新聚集,应用技术,创新园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现象,一是我国有13亿人口,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多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不少地区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指标,掠夺性使用自然资源,使我国可利用自然资源日趋枯竭,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二是今天中国生产了占全球20%的冰箱、30%的洗衣机、40%的袜子、50%的摩托车、55%的电视机、60%的青霉素、70%的钟表、80%的拖拉机、90%的打火机,钢铁,制鞋、纺织、服装、玩具、手机等制造业的产品数量排世界第一,被国际社会称作“世界加工厂”,但是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我们的产能没有获等量的经济回报。在国人陶醉于“世界加工厂”的称谓时,有专家尖锐地指出:“中国人是一滴汗水摔八瓣,挣得是血汗钱”。

在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再无法承受以廉价劳动力为主的世界制造车间,中国必须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占据世界制造价值链的高端,占据在世界制造业分工的有利地位,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

我们对于技术创新组织形式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主要是在七十年代早期以前,在熊彼特具有浓郁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形成创新研究的“线性范式”,认为技术创新的过程一般遵循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对创新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过程本身的分析②。

----------------------

①王赟,湖南衡阳人(1967—)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西方管理学和科技创新理论。

王义高:长沙市人(1959—)湖南省第第十届政协委员、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开院院长助理、研究员;湖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湖南省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本文获得了赖明勇、陈晓红、邓先觉、任树言、彭敬东、张小兵和黄健的支持和鼓励。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意义上的“国家状态”日益让位于“区域状态”,区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体,关键的商业联系集中于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产业园区和创新技术园区。特别是美国硅谷、欧洲和东亚产业集群的成功为上述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区域发展理论和国家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二、“创新集群”引领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尽管产业群聚着重于地理上的集中,但是以德国、法国、英国,以及日本波筑、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和韩国大德几大高科技区域都呈现出科技聚集的“溢出”和“转移”效应。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其集群内充斥了研发密集的高利润企业,国际上通常将此类高端集群称之为“创新集群”,它们引领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如何看待“创新集群”?如何解决高新区高端产业集聚在持续创新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如何鼓励低端集群打破“技术锁定”,走到高端?必然要建立一个有效平台促进产业和技术之间的“双聚集”效应。

当产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创新环境”、“创新网络”、“集群学习”成为一个知识系统,并且成为产业集群内创新的条件和机制。他们把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同创新活动联系到一起,强调域内创新主体的集体效率(Collective Efficiency)和创新行为的协同作用,产业集聚可使群内企业共享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大规模生产、辅助产业的专业化服务、专业化机构创造以及企业组织创新的好处。之所以创新企业集聚在特定区域而又保持了各自运行的独立性,是因为区内良好的创新情景特质的存在。

创新网络则更注重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正是这些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沟通与接触,才形成了有效的创新网络,从而使企业内部产生了一种内生的创新力,推动着集群创新的不断发展。

有关“创新环境”的典型个案研究有英国剑桥、美国硅谷、韩国大德、日本筑波、台湾新竹和香港。这些地区和国家的一些新产业区的竞争优势,得益于区域内的创新环境。

但是,技术经济学理论认为,技术创新的溢出负效应会削弱企业竞争力。溢出负效应是指创新企业不能得到全部创新效益,边际收益下降,当企业的创新收益小于创新成本时,企业的竞争力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会被削弱。同时,创新的失败也可能危及企业生存。技术创新是一项具有风险性的活动,并不是每一项创新都可以获得成功,即使像美国这样的经济技术强国,技术创新的成功率也只有30%左右。当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失败时,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例如,微软和苹果的21大创新技术都失败了;电视机、电子表在美国公司经历失败之后,却在日本企业手中经过完善和市场开拓,最终获得了成功。事实上,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的风险难以控制,成果转化也难以寻找正确的产业路径。但改变产业与技术创新关系之后,能够改变原来失败的结果。新技术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潜伏着许多失败的风险,在制定风险决策时,相互信息交流的数量和质量致关重要,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作出正确的决策的可能性越大,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对减少了。创新集群的根本原因主要源于技术、经济、管理和市场需求几个方面。从技术上看,技术机会、技术积累、社会需求造成了技术结群聚集。而从产业上看,范围经济、区域经济、动态规模经济、技术市场利益外部性、竞争激励环境等造成了产业结群聚集。而我们寻找的是基于产业集群条件下形成的技术创新聚集形态。

三、聚集创新本质上为了降低技术转化的交易成本

密集的创业环境是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在良好的技术聚集的环境中能够得到技术诀窍、地方性联系和高素质劳动力,这些因素增添了技术创新的条件。企业要与其它企业一道,与培训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地方政府机构一道,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联合产生新形式的生产组织,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放大“集群学习”环境。

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本意是产业区(集群)内的成员企业为了应付技术不确定性的挑战而协调行动,本质上是知识空间转移的一种有效载体。弗里曼(Freeman,1987)在1987年出版的著作《技术政策与经济业绩:来自日本的经验》一书中以较广泛的层面定义创新,并说明日本是如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新技术(技术创新)、公司研发部门如何透过逆向工程以吸收新技术与财团化的组织架构(公司组织创新)、通产省的技术预测(制度创新)以及教育的普及(社会创新)等。

区域经济中,创新网络可以有效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克服单个企业在从事复杂技术系统创新能力局限,从而使其成员赢得正和游戏③(Positive Sum Game)带来的收益增长。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疾控机构财务管理工作
下一篇论文:企业会计失真现象及其治理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工商管理论文
最新工商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工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