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主题,对网络平台在其教学中的相关应用问题展开探讨。首先结合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作用切入,对当前的利用现状进行介绍,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初步分析,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交流,同时,希望可以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网络平台
由于科技进步,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互联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带动了诸多行业的改革,并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模式、生活形态,有助于教育教学向现代化方向转移;另一方面,我国虽然鼓励这种教学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也投入了诸多人力、物力、财力,其结果如何,则需要通过对当前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加以分析来进行评估。
一、概述
从概念来看,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在广义上看,包括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从狭义上看,需要以计算机网为基础,并提供专业、全面的软件服务;另外,还包括组织管理、系统整合、教学环境的具体设置等等;从利用方面来讲,主要是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让教师、教材、学生之间形成统一关联,通过网络平台联系起来,增加其间的交流频率;这种“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兴趣、引发讨论、增加记忆、点亮个性、激发主体性;比如,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查询,逐渐养成探索式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利用这个平台,可以降低教育的不公平性,使教育教学得到公平的体现,至少在教学资源上,使落后地区获得了较好的增益;加上一些专业的网络、自媒体评论、名师教学等,都可以让初中语文教学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另外,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学生间的互动增加、地位逐渐改善、教学模式向开放性不断扩展,有助于使教学的专业性得到加强。
二、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利用方面,缺少全面性,局限性太强;比如,对于一些网站的应用不多;课堂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充实,内容浮于表面;易于以照片的幻灯片方式,僵化教学;在具体应用中,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裁剪、主次分层不够,缺乏应对多种资源的整合能力;对学生的想象力、探索性、兴趣点把握不足,既未达到教学效果,也没能突出教学的开放性,通过“教师的个人喜好”、 “一刀切”等方式,限制了网络平台多功能的发挥,有时甚至阻碍了教学,产生了负面效应。
从原因方面看,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意识不足,加上缺乏训练,操作技能、使用技能不足,因而造成了利用率较低,搜索资源范围较窄;从专业的角度看,专业知识过于局限,未能在应用网络平台教学的同时,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信息应用素养、熟练操作能力等,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所以,技能薄弱是其原因之一;从关联性看,教师在语文教学与网络平台资源方面,存在对关联性认知的缺失,因此,造成了资源方面选择的失误;另一方面,教师一直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固式化模式束缚,未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所以,因循守旧的保守一面依然有所体现,因而对网络教学模式易形成教条化,对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灵活度差,不能将具体的内容与实际的需求相联系,可以看出,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另外,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偏见,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定位失当,尤其是懒惰、消极态度等,也阻碍了这一平台的有效利用。
三、改进措施
首先,应该对网络教学平台有一个新的认知,教师参加一些培训,或者个人摸索,增加对网络科技及计算机相关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能力,努力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网络平台结合起来,在课前做好准备,与学生一起探讨可能需要的资源;然后共同搜索资源,通过沟通、交流、互相讨论、一起探索等方式,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还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选择文字、图片、方法、视频资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注重差异与区别;最好是通过“课前导入——作者背景调查——探讨课文主题——课文学习——评估总结——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几大环节,层层深入入到课文的核心,层层递进,增加逻辑感,丰富学生体验与感受。
其次,利用网络平台时,需要灵活、多变,并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去操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一环节,列入考核评估之中;从教学经验来看,网络平台教学达到效果的最好办法,即是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去探索、搜集、整理信息,然后撰文加以描述、解析,即引入“论文模式”,让学生利用工具达到教学的主动性,形成自主式、探索式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此,将听、说、读、写集结在一个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自身的能力去统一、构建、挖掘,最终形成独特的自学经验与体会,增益于学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