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论文网 |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发表

赵九章和中国的卫星事业-论文网

时间:2014-12-06  来源:  作者:刘银华

论文摘要:中国的卫星事业迅速发展,这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是分不开的,赵九章院士为卫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面对今天的成就,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为航天卫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希望我们国家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论文关键词:赵九章,中国,卫星事业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了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虽然起步晚了几十年,但中国的神舟飞船总体性能优越,其“三舱一段”的结构与总体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用空间大,智能化程度高,适用性强,可一船多用。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举之一。从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到“飞天”舱外航天服,载人航天征程中涌现的一个个奇迹,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标志性创造。

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成果来证明。神舟一次次圆满飞行,一次次向世人昭告,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创造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面对今天的成绩,我们不能忘记一代代航天人为了祖国的卫星事业默默付出很多,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没有他们默默的付出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巨大成功。在这里我想提一下赵九章院士,他是我们河南开封人,也是河南大学的校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国家的卫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赵九章(1907—1968),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祖籍浙江吴兴,1907年10月15日出生在河南开封。幼时读私塾,因家贫徒。1921年9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附中),1926年毕业,19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在爱人吴霞女士支持下,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毕业后留任助教。1935年7月公费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攻读动力气象学、高空气象学和动力海洋学。1938年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回国,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兼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研究员。把数学、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进到大气科学研究之中,作出显著成就。1945年赴美国讲学,次年回国,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他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主要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两弹一星”上天立下了卓越功勋。

建国后,赵九章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等职。努力加强我国气象台站的建设,并建立了联合大气分析预报中心和联合资料中心,使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工作迅速达到国际水平。建议并指导画出我国第一张“北半球天气图”。与顾震潮一起,攀登黄山,考察云雾滴谱,在我国最早开展了云雾物理的研究。并指导了人工降雨的实验。1957年底,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工作组,任副组长。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地球物理系,兼任系主任,是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在空间物理研究方面,领导磁暴理论研究小组,并组织和参与建立专用于人造卫星所需的实验室,其中包括力学环境模拟室、空间模拟实验室和高技术的真空罐。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遭受迫害,含冤去世。粉碎“四人帮”后,得到平反昭雪。论著有《中纬度大气环流之稳定度》、《国际地球物理年东京西太平洋区域会议》、《十年来气象研究工作之进展》、《太阳风、外空磁场及低能带电粒子探测的进展》、《地球高层大气及外空间的几个问题》、《高空大气物理学》(上册主编)等。〔1〕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赵九章先生从他熟悉的大气科学领域转向航天和空间科学领域,积极建议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并投身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他从探空火箭入手,在磁层物理、电离层物理、中高层大气物理和空间光辐射等学科领域进行了研究部署,在做了大量卫星预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卫星系列的发展重点与规划建议。在他领导下还完成了核爆炸试验的地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有关弹头再进入大气层时的物理现象等研究课题。〔2〕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随之,主管科技的聂荣臻副总理责成张劲夫等进行研制卫星的规划设想安排,为此,中科院成立581组,组长钱学森,副组长赵九章、卫一清。581组下设技术组,由赵九章主持,成员包括陆元九、杨嘉墀、陈芳允、马大猷、贝时璋等十多位专家。技术组多次开会,讨论卫星的科学技术问题,提出规划设想和实施的技术途径。由赵九章技术汇总,当时的建议是先从探空火箭搞起,再搞小卫星,第三步才搞大卫星。1958年,中科院派赵九章率代表团去苏联访问,希望参观苏联搞卫星的情况。访苏70天,1958年底回到北京,在当时的中苏关系背景下,事关保密,代表团想参观的东西大部分没有看到。

1959年初,中科院按照中央的指示进行空间任务计划的调整。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知识管理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_企业-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_广告翻译策略-论文网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