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的背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大解放_严复-论文网

时间:2014-12-06  作者:燕华

论文摘要:在历史上,中国社会曾进行过两次根本性变革,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农耕封建化的变迁;另一次是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工业近代化的变迁。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改造自然)、生产关系(改造社会)和生产认识(改造自身)矛盾运动。史学界多从社会变迁背后的思想文化(思潮)角度去解释,但未能抓住百年近代社会变迁的思潮主流,从而很难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做出满意的回答。本人认为近代中国大致经历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思潮,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全盘西化)思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综合创新)思潮三个前后递进的阶段。近代化、民族化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强制性)改革、开放是当时代最强音。
论文关键词:中体西用思潮,全盘西化思潮,综合创新思潮,严复,五四新文化运动

引言:18401949年晚清民国时期,学术界渐趋一致地认为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显然学术界认同一种外因决定论,即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动力是西方的侵略,正是由于西方的侵略,中国顺应当时代全球近代化的潮流,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学习,对内改革(改良、革命),整个近代化过程就是一个逐步开放、西学东渐,逐步改革、近代化的民族化过程,改革开放成为当时代社会的最强音。由于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封建农耕专制、儒学独尊的社会,西方未能如愿以偿把中国变成完全的殖民地,也未能完全将中国文化西方化。相应地中国也未能建立一个和西方同一式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中国封建农耕社会的顽固和超常的稳定性,也表现出强大的文化同化、包容、消化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后的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是其明证。政治上表现为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取代地主阶级专政;经济上表现为资本农耕的结合取代封建农耕;文化上表现为儒学和基督教的结合取代儒学独尊地位,现代新儒家就是明证。当然这远不能概括其全部,其实所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所谓的“半”,只是说殖民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的相互勾结,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以至向完全殖民地化程度的方向发展。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后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美国和国民党政府签定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和美发动的侵朝战争就是明证。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的转折和枢纽,民族、民主、科学成为当时代中国社会的主题。正如李泽厚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救亡压倒启蒙,很有道理。在民族化的方向上,先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美国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自此一个伟大的近代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人民共和国形成。其后土改、三大改造先后完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后被消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新民主主义社会取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集体经济,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中国化结果。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我说中国近代化的根本任务是民族、民主、科学。近代化、民族化先后成为当时代社会的主题。据此把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分为三个阶段,即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思潮,从戊戌变法到国民革命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全盘西化思潮和从土地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综合创新思潮。当然具体的思潮很多,但是我们弄清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就必须把握其主流思潮,然后再搞清其中的非主流思潮。比如说,全盘西化思潮有立宪改良思潮、共和革命思潮、五四文化思潮。

一中体西用思潮

中体西用思潮的形成是在19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是冯桂芬、张之洞,其实践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也有人把中体西用思潮说成是洋务思潮。它是清政府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两次鸦片战争)的困境中被迫的现实选择。洋务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在当时最首要最直接的军事领域内展开的,引进机器生产、采用雇佣劳动、制造枪炮舰船为主,以自强为目标的军事近代化阶段和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在经济领域内,作为军事工业支撑的,实行官督商办、市场交换、开办民用工厂,以求富为口号的经济近代化阶段。19世纪80年代建立海军,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渐起。洋务运动是以军事近代化为中心,以军事、经济为主要内容,涉及外交、政治、文化等相关方面,追求自强求富(富国强兵),以挽救封建统治。政治上辛酉政变,统治集团内部在对外问题上第一次分裂为洋务派和顽固派,主张学习西方,富国强兵的洋务派上台执政,地方督抚汉族官僚地位提高。外交上专门设对外交涉的机构总理衙门,开始派遣驻外使节和使团。文化上设洋务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主要是自然科学),以培养急需的外交、军事、科技人才。这些不仅是初步的,而且是部分的,其改革开放的范围、程度是极其有限的,即用西方富国强兵之术,实现挽救封建统治的目标。必须确保封建地主阶级、君主专制、家族政治、科举制和儒学独尊地位这个“中体”不动摇,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革新思潮。

中体西用思想在鸦片战争后产生,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一思想逐渐形成一种思潮并占据主导地位。具有代表性的是冯桂芬提出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在洋务运动期间,曾进行了就同文馆招生、修筑铁路等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这一思潮得到发展。到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和洋务派、顽固派争论时,洋务运动后期领导人张之洞完整地概括了这一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对中国古代武举制度发展历程探悉-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中国职教应尊鲁班为“祖师”、墨子为“鼻祖”_职教祖师-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