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从关联-顺应观看语境对语用对等的解读_双关语的翻译-论文网

时间:2015-01-24  作者:岳筑

论文摘要:本文拟从Sperber 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和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相结合的视角来探讨双关语的翻译过程,并从语境来解读双关语翻译的语用对等,通过理论演绎和语料分析的方法来试图证明关联-顺应的翻译范式能有效指导双关语的翻译。
论文关键词:关联,顺应范式,语境,语用对等,双关语的翻译

一、引言

双关语是指有意识地将同音异义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运用到句子中,利用这些词或句子间相互的逻辑关系来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以使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作为一种修辞格,双关语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对话,故事,小说,广告,和谜语中,目的是为了赢得幽默,诙谐或讽刺的效果。使用双关语的确能达到很好的交际效果,然而,如果要将双关语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却非易事。诚如英国著名翻译家Newmark(1982)所说:“双关语的翻译问题重要性有限而趣味无穷!”[1]的确,在双关语翻译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但是既然双关语是用来使语言含蓄幽默,风趣婉转,那么译者有理由而且也必须再现原文的这种“原作意图”。译者只有将原作的“欲言”充分传达了出来,达到原作者或原作的交际目的,翻译才能算作是成功的。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过双关语的翻译,而笔者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要再现双关语所表达出的这种隐藏的含义,否则去谈论什么翻译理论或原则都是毫无意义的。作为新兴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解释力是极其强大的,国内外也已曾有专家学者分别从关联理论或是顺应理论的视角对双关语的翻译进行过研究,成效显著。而笔者认为可将两种视角结合起来,借助关联-顺应的翻译范式来探讨双关语的翻译过程,并通过语境来探寻双关语翻译的语用对等。

二、关联-顺应翻译范式的理论基础

1.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在Grice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话语产生和理解的机制,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process)。明示与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现出来;而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比如话语),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2]这里的语用推理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推理,仅借助前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的推理依据的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这种语用推理要考虑语境。[2]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语境观。在关联理论中,语境也称为“语境假设”(contextualassumptions),在交际过程中双方互明的共知环境称为“相互认知环境”(mutualcognitiveenvironment)。在言语交际中,对话语理解起主要作用的是构成听话人认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因此,语境不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言语交际中的语境不是双方事先知道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2]因而在推理过程中,认知语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认知语境又叫认知环境(cognitiveenvironment),就是人们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互明就是双方共同明白的信息或事实。认知环境的互明是人们交际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2]

2.顺应理论

顺应论是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Verschueren在其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完整的语用学研究理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解释力。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说弥补了先前语境研究的不足,该理论认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境不是静态的,而是由不断被激活的语境因素和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动态生成的。语境产生于交际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并会顺着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言语交际中,人类总是为了满足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语言选择。该理论以动态的交际为基础,认为口语交际中做出的选择和意义的特征在很大范围内与语言和交际语境紧密相关。Verschueren强调,人们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个特性: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顺应性是语言使用的核心。正是语言使用中的顺应性特征使我们能从语境关系顺应(contextualcorrelatesofadaptability)、结构客体顺应(structuralobjectsofadaptability)、动态顺应(dynamicsofadaptability)和顺应过程的突显程度(salienceoftheadaptationprocesses)四个方面去完成语用描写和语用解释。[3]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也就是研究语言的选择过程,而语言的选择过程则是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做出的某种顺应。

3.关联-顺应的翻译范式

关联论在话语理解方面的解释力是强大的,而在语言选择方面,顺应论的包容性极强,因此将两种理论进行结合能更好地解释语言的理解及选择问题,换句话说能更好地解释翻译的过程,关联-顺应的翻译范式由此而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职口语发展性教学研究与探讨-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元认知策略调查分析_元认知知识-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最新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