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破教材对教学的限制,设置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又适度开放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
3.明确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
这包括师生之间的交际和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我国哲学界己确认人类有三大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交际活动。前两项活动都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活动,而交际活动则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活动。交际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师生构成两个主体,是一种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其认识和实践的客体都是英语,学生是认识的承担者和实践者,教师也是认识的承担者,只是任务和角色不同而己。学生学习外语,靠学生主动地学,直接与英语信息源(如教材)发生作用;教师则是指导者,助学者和引路人,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教学不应该是我教你学,更不是我讲你听,而应该是一种师生双方互动的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的客体是英语,教师认识的客体则是教学规律。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快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依赖于教师对教学规律认识的深浅,而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双方都在为对方提供信息。
4.创造性地应用交际法进行教学
要做好上述一点,交际法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尤其是情景的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到更高的一个层面上。交际法的优点在于它是从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功能出发,结合具体的语言使用来训练和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而目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并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积极投身到语言的学习中来。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法强调学习者个人经验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重视语言学习过程,并试图把课堂的语言学习同课外的语言激活运用联系起来,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应该就是一个交际过程,要有丰富的语言活动。
丰富生动的语言活动是实现培养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例如,SEFCBook2BUnit19,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反复记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是,把这一语法点放在真实的生活情形中,学生就能积极参与,活学活用。具体步骤设计如下:
(1)教学示范:
教师:Ifeelsorryforyou.Youhavecometofaceanenemywithaheartofstone,whoknowsneitherpitynormercy.
学生1:Whatdidtheteachersay?
学生2:Shefeltsorryforus.Wehadcometofaceanenemywithaheartofstone,whoknewneitherpitynormercy.
(2)让学生和老师互换角色练习。
(3)学生之间扮演不同角色,尝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情景进行表演,练习此语法点。
(4)让学生练习熟悉后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5)教师就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观察此句型中时态和人称的变化,并引出如有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也应做相应变化。
(6)让学生能够使用不同场合的句型来表演,加深认识和记忆。
活动只要精心组织,根据阶段要求把时态和人称等方面的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周密的考虑,找出最佳结合点,保证活动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结合此例谈一谈这种教学模式5个基本步骤及其具体操作:
(1)引入(Leadin)。进行有目的的“联旧引新”的复习,创造新情景,旧内容和新信息有机结合并组成文字材料,引发动机,创造期待,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上例的1,2,3,4步均为“引入”。
(2)启动(Elicitation)。新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师应启而不发,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活动启动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下,通过师生相互交际自然地呈现新的内容。如上例第5步。
(3)输入(Input)。一般可分为两步:首先是打开课本,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信息整体接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先听课文录音或者快速阅读,使呈现内容能落实到文字,此步可反复进行,保证学生的信息输入密集、有序和确切。然后是教师的讲解和概括,有重点的讲解能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是信息输入中画龙点睛的一环。
(4)加工(Produce)。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围绕教材重复,回忆教学内容,要力求组织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活动以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吸引学生参与。见上例第6步。
(5)输出(Output)。即新旧内容结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上例从去商场买衣服,可以扩展到购物的各个方面,使学生模拟进入各种真实的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结语
素质教育是目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应试教育要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只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交际法原则,精心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就能使英语教学不断升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 C. E. Eckersley.基础英语(Essential English for Foreign Students)[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Z].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 陈光旨, 郭道明. 素质概念的泛化与素质教育[J]. 基础教育研究, 1998, (增刊).
4 舒达,蒋民好.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5 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6 韦国峰. 试论面向知识经济的基础教育[J]. 基础教育研究, 1998, (增刊) .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