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本文是一例大学三年级学生职业规划的综合性案例分析报告,涉及来询者的背景信息访谈、测评、工作世界的探索、决策、行动等方面。面临职业选择的问题,该生感到困惑,主动预约了职业咨询。通过咨询掌握了职业规划的一些技能,在咨询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地作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选择,困惑,生涯规划
1.来询者背景资料
张某,男,省属高校大学三年级学生,专业为高分子材料物理。从大二起修双学位,第二学位为工商管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材料物理专业0802班班长,环境保护协会会长,校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
2.第一次咨询:建立咨访关系,了解测试情况
2.1个人陈述
从小在都市环境中长大,高知家庭出身,有较广泛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在本专业(高分子材料物理专业)的学习方面比较优秀,协助老师承担过本专业省级课题。现今,在现代工业、国防和高科技领域对高新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材料的研发成为热点生涯规划,因此本专业的前景可观。由于对管理学科有浓厚兴趣,在大学二年级开始选修双学位:工商管理。双学位是用周末时间授课,还有学生会的工作要做,因此大学三年生活过得相当忙碌。但在双学位的学习中获得了很多乐趣,懂得了许多纯工科类学生无法接触到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与材料物理专业的学习比较起来,完全是个两个不同的世界,虽然以前有朴素的“管理学”理念,但始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只是在从小到大做学生干部的经验中获得一些管理的方法和行为的方式。
无论是父母还是自己都觉得年龄还小,将来肯定要考研究生继续读书深造,一般而言,要决定考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最迟要在大学三年级确定下来,因为需要一段时间准备,尤其是专业课的复习。但目前困惑的是:有位材料物理方向的导师主动要自己去考其名下的研究生,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觉得自己的兴趣点好像不是呆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所以感觉两难,很迷茫。是应该继续研究自己的本专业高分子材料物理,还是往经济管理方向发展?
2.2自我探索
为引导张某探索和了解自身[1],咨询师依次给该生做了如下测试。
2.2.1 16PF人格测试
张某的测试结果如下表
因子名称
|
标准分数
|
等级分数
|
因子名称
|
标准分数
|
等级分数
|
A 乐群性
|
10
|
3
|
B 聪慧性
|
10
|
3
|
C 稳定性
|
8
|
3
|
E 恃强性
|
9
|
3
|
F 兴奋性
|
10
|
3
|
G 有恒性
|
8
|
3
|
H 敢为性
|
9
|
3
|
I 敏感性
|
4
|
2
|
L 怀疑性
|
2
|
1
|
M 幻想性
|
2
|
1
|
N 世故性
|
9
|
3
|
O 忧虑性
|
2
|
1
|
Q1 实验性
|
5
|
2
|
Q2 独立性
|
5
|
2
|
Q3 自律性
|
8
|
3
|
Q4 紧张性
|
3
|
1
|
以上16PF人格测试的得分,咨询师针对他得分高的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世故性、自律性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沟通,张某认为其描述符合自身的特点,对他的情况做了很好的梳理。
2.2.2 MBTI职业性格测试
张某的测试结果为ESFJ型(务实贡献型)[2],E(extravert外向)喜欢和别人沟通,S(sensing实感)关注具体的事实和细节,F(feeling感性)关注事情对人的影响,擅长了解他人的价值观和需要,J(judging判断)有计划性,条理性,喜欢职责明确,期望清晰的工作角色和任务。一般而言,作为技术研发者来说比较适合的类型应该是NT型生涯规划,而张某不是这个类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咨询师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
咨询师:“你觉得这份测评报告对你有帮助吗?”
张某:“我觉得挺有帮助的,我认为测评的结果和我自身情况挺吻合的,我其实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在思考自己,所以才修了双学位,我觉得如果继续学习本专业材料物理的话,那研究生阶段将会在实验室度过,会让我觉得有压抑感。而如果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话,更多的是和人、社会打交道,我会觉得乐在其中。”
此外他还描述了一些关乎细节的问题:如一般男生可能会大大咧咧,但他却对一些问题很关注,而且记忆得非常清楚,比如哪个同学过生日了,哪位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等等,这样就能很快地和对方建立友好关系。张某还举了个例子,在大一开学不久,就把全班同学都认识了,叫得出名字,和大家聊天能说出每个同学来自哪个地方,让大家觉得挺惊讶的。从小就喜欢看史书,尤其喜欢孙子兵法,很早就买了余世维谈管理的视频学习资料。
2.2.3 职业兴趣(SDS)探索
张某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3]SDS结果为ESC,E(企业型)、S(社会型)、C(事务型),而研究型得分低。这说明张某内心喜欢竞争、交际,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对发挥领导才能的工作更渴望更有兴趣。针对这个发现进一步展开了探索。
咨询师:“企业型的人具备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自信、支配欲强,主要表现在影响他人的愿望,和对组织管理工作的兴趣,你在这方面怎么样?”
张某:“我挺喜欢对事情和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的,并且自身的管理能力也还可以,我喜欢和勤奋认真的人一起工作,能让我感觉到有压力有竞争,我做学院的外联部部长就是这样在工作的生涯规划,而且我比较注重工作的环境和氛围。”
咨询师:“你在对待具体的工作上呢?比如系统性,条理性等方面呢?”
张某:“我是个注重细节的人,我对工作的流程有很清晰的考虑,而且每一步都力求精确,我认为一个大目标的实现是需要细化为很多小目标的,而只有把小的目标完成到位了,大目标才不会有差错,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和霍兰德职业兴趣SDS测试,张某的测试结果均显示他并不是适合研究的类型,更偏向于管理方向等与人打交道的岗位。
3.第二次咨询: 价值观、能力与生活态度方面的探索
3.1 价值观探索
为了进一步明确张某的工作价值观,咨询师请他在价值观卡片中选择5个,张某的选择是:成就感、同事关系、工作环境、管理权利、生活方式。看来张某渴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注重自我的提升和成就感,渴望能拥有一定的权利。照顾他人的感受,希望获得的工作内容是能给予别人帮助,并希望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大家都有积极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服务意识。
张某:“我关注别人的感受,在生活和学习中希望能给别人提供帮助,同时也善于倾听,在工作中能勤奋努力并希望看到成果,也挺在意别人的认可和评价。”
咨询进展得很顺利,在探索完价值观后,开始了对能力的探索。
3.2 能力探索
通过排序的方法,张某认为自己最擅长的技能依次为是:人际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为别人提供鼓励和支持的能力、善于发现和记录等。
可见排在前三位都是人际技能,这说明张某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人际沟通。而排在前列的几乎没有从事研究性工作的能力。
3.3 生活态度的探索
期待自己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个人或群体维持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模式所集合的一种特殊形态。一般分为以下十几种方式。
(1)社会取向的生活方式:拥有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来对社会做贡献
(2)家庭取向的生活方式:能为家庭提供充分的经济保障,积极参与家庭活动
(3)休闲
(4)流动
(5)领导:能独立行动,有弹性工作安排
(6)教育:学历层次的提高获得成就晋升
(7)经济:拥有财物和社会知名度
(8)无压力:工作压力小,而且工作时间固定
(9)利他:帮助他人并对社会有贡献
(10)独立、创造:挑战和创造机会
(11)宗教、社区服务:宗教、社区事务、社会服务
(12)财务、成就需求:财务安全感。财务、社会、教育上的成就感
(13)世界主义:所受限制较少,并能成为工作上的领导人物
(14)传统:家庭经济上的安全感和社会赞许
张某选择的前5个分别是:利他、传统、流动、教育、领导。而他没有选择和科研相关的独立、创造这个生活方式。针对这个问题咨询师作了进一步的询问。
张某:“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倾向于和大家一起,发挥团队的力量,而不是自己单打独斗,那样会很孤单,而且大家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生涯规划,我喜欢这样的感觉。而且我本人是个很喜欢热闹的人,喜欢讲话,不太适应整天不讲话默默做事情的生活学习方式。”
咨询师:“你认为创造性的完成工作是不是必须的或是你所喜欢的?”
张某:“我是年轻人,当然也喜欢富有创新,但我更倾向于能够按一定的程序来做事情,这样可以有条不紊,步步为营,不容易出差错,我不喜欢出乱子。希望能通过程序的分解来良好地完成大的任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4测评综合分析
通过对人格、职业性格、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探索[4],全面分析后,发现张某在人际方面不但有兴趣,而且有较强的能力,这些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张某热情友善、做事情有规划、有条理、机智得体、注重细节、能为他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对社会性的工作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同时也看中成就感,注重沟通与合作,在待人接物上,世故精明。为人处世的态度主动、果断。咨询师请张某针对测评的结果谈谈自己的理解。
张某:“我觉得这些测评对于自身的评判是准确的,我是个贡献型的人,所以也感觉比一般人累。很重视和渴望收到来自他人的正面反馈,从某个角度来说还有些依赖别人的评价,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负面的反馈。我很想做事情能做得很好能成为模范,有些完美主义的倾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