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的分析,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自我教育会产生目标引领,突破障碍,激发潜能,实现自我,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可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可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直接决定其就业的职业选择方向。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教育
在人生的历程中,一个人要成功,他首先必须对生活甚至人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并为之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磨炼和经营,其中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而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为个人走向成功提供最有效的路径。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有的人说:我从小到大就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但日子也过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谈职业生涯规划呢?实际上,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虽然他不做职业生涯规划,但他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肯定也会制定一些目标,这就像古代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对现在大学生来说,由于高考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上大学是为将来求得一份好的职业的一块重要的敲门砖,当他考上大学后,好象已经实现了父母的愿望,在中学阶段所承受的学习压力可以在大学里好好地缓解和放松。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一下子没有了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学习没有动力,专业认识肤浅又提不起兴趣,自己反而觉得迷茫和不知所措,更何况现在上大学已不再是职业的保证,而只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途径。正因为如此,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教育与引导,对大学生自我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可以唤醒学生对学习意义的思考,当一个人希望拥有一个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符合自己的个性,激发自己的潜能的学习生活方式时,那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人,他必须清醒现实地认识到,自己所建立的目标必须反映自身的经验、渴望、需求、兴趣和对未来的视野,这时人必然要反省自己的个人经历,现状,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的自我认知中,这种自我认知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个人有意识选择某种学习或生活方式的基本动因,而这种动因就是个体行为模式的动力。现在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理应先从学生的自我意识谈起,也就是学生学习首先应有一个动力问题;被动地接受知识,只能说是为学习而学习,这样的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很难转化为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drive,即动力)构成:(1)认知驱力;(2)自我-增强驱力;(3)附属驱力。其中第一种属于内部动机,后二种属于外部动机。
作为一种内部动机的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认知驱力是成就动机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简而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的自我认识实际上就是唤醒和强化学生的这种认知驱力,在实际的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我们发现对自己的人生能够有一些目标的这一类学生对学习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伴随一定的兴奋感,心理上也能获得一定的适应与满足。这反过来又引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来增强努力、注意和学习准备,促进认知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就是打破学生原有认知图式中的平衡,促使学习主体主动作出反应,主动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这无论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在学生个体学习生活中都是非常有效的自我教育引导,可以端正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不知所措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一份资料显示:对205位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2.3%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大学生如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设计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将会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自己所具备的(价值观、技能、志趣、态度、长处和短处)和学生自己所需要的(求职策略)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在这每一个设计步骤和要实现的子目标过程中,无处不在提升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实际上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过程中,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就是学生自身个体素质提升的客观反映。而一名大学生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设计,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第二,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根据自身所学的专业特点,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从大学一年级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应该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这种按大学年级阶梯进行子目标生涯规划设定与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行动内化实施的过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