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职业规划论文

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解析

时间:2016-01-16  作者:白雪 张兵

摘要: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处于探索阶段,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引入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带来了一种新的尝试,我国的职业教育需要构建新型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关键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职业教育

一.行动导向型教学是现代社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实现特定的目标需要特定的手段,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和不同的要求,创造并系统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德国开发的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型教学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效果很好。行动导向型教学特别强调的是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是指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无直接关系,超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有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新的生产过程及工作组织不适应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的职业技能和知识[1]。

这种对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称为关键能力。由于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所以对关键能力的描述方案也很多。

二.实施行动导向型教学的核心原则

行动导向型教学是指导教师根据相应的职业行动要求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评价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一系列原则,其中核心的原则包括[2]:

1.情境化原则

情境化原则要求在真实或准真实的职业实践情境中合乎规范要求地行动并完成符合质量、经济性、生态等方面规定的工作成果,获得养成职业能力的经验基础。为便于实现经验和能力的迁移,要求教学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构成和功能上相对一致。

完整性原则

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咨询、设计、决策、实施、监控、评价六个环节,只有参与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职业实践所需要的社会归属感、责任意识和职业创造性,奠定继续发展的能力基础。

反思性原则

反思性原则要求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职业实践中的真实经历为出发点。在教学情境下,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回顾并分析他们的生活或职业实践的经验,检查和评判相应的认知判断和行动策略,形成和扩展职业行动能力。

三.职业教育推广行动导向型教学遇到的困难

职业技术学校需要引入行动导向型教学,受到社会认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有待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以至唯一承担者。虽然近年来顶岗实习从组织上为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但是绝大多数实习企业缺乏必要的培训师资和相应的技术条件,职业技术学校难以跟进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实习成为简单的就业,没人指导学生反思工作经验,并且逐步形成职业行动能力[3]。

为实现对口而稳定的就业,一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励和吸引企业(最好是本地的)参加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职业技术学校需要以职业实践中典型行动为导向来组织教与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近年来不少职业技术学校明显改进了教学设施和实习设备,然而职业教育师资能力缺乏,加之教学管理制度僵化,严重阻碍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引入和推广。大多数教师缺乏职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30%。行动导向教学是一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革命,是对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样式的颠覆。现有的教师大多是从原有的学术型人才模式是培养出来的,从所受到的教育到传统的思维习惯,已经形成了一个学术型教育的模式。同时,按照行动导向的理念进行教学,教师自身需要对职业岗位的要求有较清晰的了解,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这就是职业院校强调“双师型”结构的原因。我国职业教育师资主要来自近年普通高校毕业的毕业生,他们普遍缺少专业性职业实践的经验,即使工科院校毕业的教师能够操作设备,却无从体验企业管理和生产组织。理想的要求是我们的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都应具备双师素质,但这样做困难较大[4]。

四.如何解决推广行动导向型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开展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在学校管理层面上,需要突破现行立足“课时、课堂和课本”的教学管理体系;就教学实施而言,教师需要具备与其教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实践经验以及开发与设计课程、组织与评价教学等职业教育实践能力。由于近1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大批新教师进入职业学校,就他们的职业能力发展来看,大部分师资仍处于“顶岗实习”阶段,遗憾的是他们也缺乏有效的实习指导。所以需要目标明确地、系统化地组织“行动导向”的职教师资培训,既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也为职业学校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奠定最基本的人力基础。

职业教育师资最核心的职业能力应该是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内涵交叉。但在教师职业实践中,前者侧重明确“教什么”,而后者侧重解决“怎么教”。在职业教育范畴内,设计课程主要是指教师相应的职业实践中确定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内容载体;而组织教学只要是指教师根据对学生和承担职业教育的学校(企业)现实条件的了解灵活的开展教学活动并不断调整活动策略。师资培训情境需要兼顾教师的职业实践和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培训师要依据两种实践中的典型行动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设计和主持教师个人或团体再现、反思、总结、交流以往教学的经验,在直接或间接参与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或服务及其管理的过程中发展开发课程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按照行动导向型教学的情境性原则,职业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是可以灵活组合应用的基础性职业能力(作为开发课程的基础)而不是高精尖创新性技术能力,而相反,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入门资格是他们最为核心的教师职业资格能力。所以在职业教师师资培训活动中,要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整合必要的职业技术要求,以此为载体促进教师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创新与实践[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J].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4] 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5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山区职高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论文:新经济环境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分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职业规划论文
最新职业规划论文
读者推荐的职业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