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职业规划论文

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

时间:2015-10-07  作者:张鹤扬

摘要:如今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在不断壮大,也为国家建设事业输送着一批批技术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往往在学校里是天之骄子,然而绝大部分学生稍稍接触社会或者毕业工作之后显示出了极强的不适应性。简而言之,所有的学生都把学校比作天堂,把离开学校说成掉出天堂,挫折感极强。因此我们需要摸索出一条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道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战斗力。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挫折教育

造成大学生经受不起挫折,特别是就业环节表现更强烈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们大体梳理一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

首先是国际形势所趋。据国际劳工组织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0 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 至5 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 至9 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外,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事业单位裁员、政府机关缩编等等,不仅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这样使竞争更加激烈。而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步迈向产业化,出现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分类,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并未出现适应时代变化的改变,在人们的思维中仍然将教育等级分化,本科生一定优于专科生,重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是社会栋梁,忽视职业技术型人才。

(2)高职高专院校自身因素。

首先,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但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师资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就业市场上也就缺乏需求,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其次,许多学校的职业发展教育中还存在缺乏系统性、协调性与科学性的问题,职业发展教育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心理健康等问题,则缺乏系统的指导与帮助;就业指导的相关人员大多还仅凭过去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工作甚至行政工作的经验开展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缺乏相应的科学理论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整体上还没有将学生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特别是如何在就业中面对压力、面对挫折的心理教育更是缺乏。再次,在学生管理模式上本科院校大都采用粗线条的大学管理方式,而高职高专院校大都沿袭中小学的严格抓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方式。从管理上来讲,这的确容易出成果,但弊端也很明显,首先狠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出发点是因为教育对象是大专生,是“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正是这样的出发点无形中在教育阶段已经给本科生、专科生分了等级;狠抓日常行为规范的方法大多是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大小事务大包大揽,使学生跨入大学即失去自主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其依赖感和“优越感”,以致到社会上再也碰不到好声好气的大学班主任时极为受伤。

(3)家庭因素。

从家庭期望来看,多数家庭对子女所寄予的期望值过高。虽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但是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值并没有下降,都渴望接受高等教育之后,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在这种期望值下,如果花费数万元接受高等教育,而到头来连一份维持温饱的工作都难以谋到的话,尽管这种现状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必然,然而大部分的家长和大学生还是会感到不可理解和不能接受,势必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挫折。

2.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1)青年期特有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一般是在22 周岁左右,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年,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识强,多幻想、好冲动,同时,部分毕业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稳定,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同步,而且他们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善,生活体验也存在差别,每个毕业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求职择业中就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对挫折的容忍能力不强。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家是无欲无求、养尊处优,父母早已将其物质生活想到并安排妥当,在感情上也是关怀备至,造成大部分独生子女以我独尊,对他人漠不关心,而且他们中绝大部分没经历过挫折教育,意志力相对薄弱,对挫折的容忍能力差,对于什么是苦难、什么是来之不易,除了字面上的感知外,没有更深的体验和感觉。一旦遇到困难,也不论困难是大是小,都会在其心理上造成极大的负担和阴影。如果这种负担和阴影没有及时得到化解,难免让其产生挫折心理。

(3)缺乏社会思考。

大学生并不缺乏社会实践,但对社会了解不多,因而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大多凭借着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一旦个人的目标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实现时,便容易产生挫折感。

面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的状况,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化解在求职过程中因遭遇挫折而产生的恐惧、厌烦,甚至违法犯罪、轻生等现象,切实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使其顺利就业,是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主要问题。就高校教育层面而言要以人为本,正确指导,加强挫折教育。首先,高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不例外。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至于在求职过程中因遭遇挫折而采取过激行为,这也要求高校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就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样,大学生因遭遇求职挫折而采取过激行为,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我们给予人文关怀。如果高校就业工作者能时时刻刻给毕业生关心、关怀、帮助和指导,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给予求职帮助、分析失败之处,鼓励他们坚强面对,也许很多让人痛心的悲剧就可以避免。这也告诉我们,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后期,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多次求职仍未果的毕业生,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化解心理矛盾,顺利就业。其次,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虽然,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性,一部分高校还勇于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逐渐探索出一些适合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观念与方法,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然而,大都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个环节。职业发展教育必须从新生入手,给予全程化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努力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认识行业、认识企业,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并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参加社会竞争。从而使大学生在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下,进行有效的自我探索,确定职业目标。再次,高校要全面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高校除了给予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外,有必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专门在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增加就业挫折教育的内容。现在高校基本上都建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为高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前提。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调适心理、学会应对。二是在后期就业指导中,增加法律法规教育,树立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心理,以及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与敬仰,引导学生以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态面对一切挫折。

高职高专院校要引导大学生调整观念,完善自我,提高受挫能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下一篇论文: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职业规划论文
最新职业规划论文
读者推荐的职业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