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实验过程中负责指导学生根据各实验阶段进行资料收集,制订试验方案、结合相关理论确定工艺条件,督促学生完成实验内容,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不正确操作,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讨论。
在新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以课题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具体的实验安排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制定,学习时间安排较为自由,指导教师客观上不能全程跟踪实验过程,实验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了督促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强化了对学生的课程考核,实验课程成绩由“植物纤维化学成分、纤维形态综合评价实验”、“纤维原料漂白浆生产工艺开发实验”两部分的实验成绩及课程考试成绩构成(分别占40%、40%、20%),其中各实验成绩根据实验纪律、实验准备的深入程度、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操作能力、实验报告(其考查重点对工艺条件选择论证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分别给出成绩,以不同的比重构成各实验内容的实验的成绩,综合各部分成绩构成实验成绩;课程考试成绩由实际操作及口试成绩构成,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实验课程考试。
历经五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虽然受实验设备、实验教学学时等因数的制约,尚难以完成拓宽专业面的实验项目的开展,但新的实验教学方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许多同学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进行的课程学习总结中都体现出课程学习兴趣较浓、收获较大的感受,有的还建议由同学自选纤维原料完成全部实验,建议加大实验室的开放,让同学对相关工艺条件进行更多的实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不仅在课内积极主动参与工艺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精心进行实验操作,在课外也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全过程实际需要200学时左右的时间)。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平行实验,实验误差要求达到一定范围(考虑到学生初次进行专业实验操作,实验相对误差要求略低于国家相关标准),实验误差较大的或因实验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失败的均要查找原因,进行重做的实验要求也大大锻炼了学生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此外,自主安排实验进度、分工配合完成实验的组织方式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就专业能力的的培养方面,新的实验过程实际上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植物纤维原料开发、工艺开发的实训,学生学到了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从进入毕业环节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的结果也可反映出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实验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
6结论
专业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训练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是学生在校的主要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后的专业实验教学在使实验成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思路、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过程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专业实验课程对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科研作风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天淳.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及我校的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9-16.
[2]褚睿智,孟献梁,朱佳媚等.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24(1):28-29,66.
[3]刘幽燕,覃益民,童张法等.生物化工专业实验独立设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25(1):39-41.
[4]张惠展,吴海珍,赵 健等.基因工程综合性教学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3,78(4):86-87.
[5]姚 斌,沈晓兰,吴秋业.在实践教学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J].药学教育,2003,(2):45-46.
[6]傅 虹,张凤宝,宋淑梅等.化工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79(1):6-7.
[7]叶 钊,邱 挺,赵素英.深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突出创新人才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5(4):113-115.
[8]曹渊,张光辉,陈昌国.在工科化学实验中实施“探究式学习”[J].化工高等教育.2005(3):94-95.
[9]贾素云,高艳阳,徐春彦.“设计性实验”教学与管理方法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23(5):36-37,4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