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不高,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的素质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笔者认为这中间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对培养的高职学生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制订的培养计划没有体现出核心课程,或者核心课程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少核心竞争力,导致学生的就业率不高。
论文关键词:核心课程,核心竞争力,课程体系
一、高职教育的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的需求,受教育者的原动力是“就业”,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社会(政府、企业等)和个人的需要。这样的需要体现在:政府期望通过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获得具有良好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企业则期望从学校获得具有生产和技术能力的员工;家长和学生则期望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未来生活能力和就业能力。上述需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即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率有待提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出来的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需求之间还有差距,劳动者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相对于对手的竞争优势。高职院校毕业生也需要为自己创造这样的就业优势,因此,我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在未来就业市场上,能使他们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核心竞争能力,即能创造性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独特能力。
核心竞争力还是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一种发展能力,是毕业生的知识积累或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已具备可自主开发和能动挖掘的潜能;也是能给高职毕业生创造价值的关键能力,它包括品质力、技术力、实践力、学习力和创新力。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很是不足,主要原因是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很多高职院校还在沿用培养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导致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很不完善,缺少培养高职学生竞争力的核心课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相符。所以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影响其毕业生就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专业设置上,并最终反映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可以说课程建设问题是影响高职发展的核心问题,课程既是高职专业开设的基础,也是高职质量的重要载体。课程问题不仅关系着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发展的命运,而且直接影响着其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前景。课程建设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课题。高职院校在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校所在区域的课程资源进行多维度的考虑,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但从总体上来说,高职院校的课程规划要依据两个基本维度:即社会需求维度和学生发展需求维度。从操作层面来说,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和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点来规划高职课程。
三、为什么要构建高职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院校的课程规划最后体现在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教学计划上,因此,高职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教学计划,通过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计划中,核心课程就显得特别重要了,通过合理设置各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专业核心课程呢?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对提高该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单元,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美国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通过强调通识教育,引出了核心课程的概念。所谓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主题而编订的课程”,“是指对培养本专业人才具有关键影响的主干课程。”所以,专业核心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所在,它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毋庸置疑。为了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课程体系中各主要课程之间的关系,抓住影响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课程,并将其作为核心课程,同时通过突出核心课程的地位,使学生学好若干门具有看家本领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如何构建高职核心课程
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始终强调,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思路是按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体系结构的。如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应包含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应该是多少等等都必须进行仔细地分析和研究,然后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企业(或实训单位)的帮助下,确定核心课程。同时要注意:在教学计划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过程中,各课程间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因此,作为本专业的教师要熟悉这种联系,应了解该体系中所有课程的教学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从课程组的整体出发,合理组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明白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对核心课程的选定不仅要考虑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的需要,还要从课程的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和先进性去选择专业核心课程,要选择那些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便于强化实践训练的课程,必要时还可通过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整合,构建新的课程来实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