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斡旋乾坤,利济苍生”的经世致用人才观
以能否利国家、利天下为价值标准来评判人才、圣贤是颜元功利思想又一重要内容。他说:“人必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教门第十四》,《颜元集》,页673)。所谓圣贤,不是“只悬空闲说,不向着实处看”的“文墨之人”,而是“建经世济民之勋,成辅世长民之烈,扶世运、奠生民”(《习斋记余》卷三《与上蔡张仲诚书》,《颜元集》,页433)的于世有用之才。这样的“人才”既具有“为生民办事”(《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颜元集》,页792)的高尚德性,又有“文足以附众,武足以威敌”的真才实学。
颜元强调学者、圣贤、仁人智士应具有“经济生民”、“扶世运、奠生民”、“泽被苍生”的使命感,这“绝不是外力所决定的社会义务,而是出自内在自我需求。”[15]颜元将这种社会责任感其称为“吾儒分内事”,“天下事皆吾儒分内事;儒者不费力,谁费力乎”(《存学编》卷二,《颜元集》,页68)!同时他又说道:
天之生人,有一身之人,有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万人之人;人之治事,有一世之事,有数世之事,有百世千古之事。以有一身为事者,命之曰匹夫。上此则十人、百人为其事,以至于天下,千古为其事者,不毕其事不安也。故曰宇宙内事,皆吾分内事。(《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言卜第四》,《颜元集》,页633)
作为清初之际倡导实用的启蒙学者颜元有其自己一套富国强民的蓝图,并将“宇宙内事”都归为“吾分内事”,这与其个人经历、学术修养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固然有关,但更与其所具有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分不开。国家的富强、天下的强大要靠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的有用之人来实现。
五、结语:
颜元的功利论以义为利,以理导欲,重功利、重实用,在中国古代义利观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6]其思想既是对前人功利观的继承与发展,对于近代及当代义利思想亦有深刻的影响与有益的启发作用。其思想自始至终贯彻着一个“用”字,即“实用”、“有用”。
首先,在个人功利观上,对于个人应得之利,应受之益给与充分肯定与推崇。所劳之成果对于个人生活有益、有用,所做之事情不是突然空谈妄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人在满足基本生活诉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而个人的自我实现,对于社会是另一层面的有用。
其次,扩展到社会层面,颜元以更广阔的视域阐释其功利观的含义。认为实现个人正当合理的利益并非局限于狭隘的个人私利,而是以实现天下富强,国家太平为终极理想目标。通过个人对于私利的追求来实现社会物质丰富与经济发展。这样,人才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
因此,最终实现国富的目标还是需要经世致用的人才。有用之才因时代而不同,而社会又是多元化的,对于一个有用之才,不仅指利的方面所带来的价值,而且关涉到义的层面的完善。颜元对于人才的培养与运用上更加强调利义并重。
义与利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凡是涉及义的事情,都会有利的存在,即所谓义中之利;而但凡有关利的问题,也必然含有义的因素。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义与利的关系,合理之利便是义,合义之事含有利。
BenefitofRighteousnessisCherishedbyGentlemen
——AnalysisonYanYuan’sUtilitarianView
YangFan
(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HebeiCollegeofFinance,Hebei071051;DepartmentofPhilosophy,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
参考文献
1 朱贻庭.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88
2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 王文公文集[M]:卷八.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3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王文公文集[M]:卷八.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4 李 焘. 续通鉴长篇[M]:卷二百一十九,熙宁四年正月.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 朱义禄. 颜元 李塨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93
6 唐凯麟、陈科华. 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44-345
7 转引自黄平 刘宏章. 陈亮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142
8 转引自黄平 刘宏章. 陈亮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314
9 转引自黄平 刘宏章. 陈亮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314
10 转引自黄平 刘宏章 .陈亮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315
11 许慎 撰、段玉裁 注. 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33
12 参照黄俊杰. 孟学思想史论[M]:卷一. 台湾: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1.143
13 参见王次亭问孔、孟作用。先生曰:“孔子神化,其垆锤乾坤处真不可测。如七日诛少正卯,七日焉能便诛得朝中大闻人,三月堕三都,三月焉能便慑服得四、五世积成大奸,使之拱手听从?万不敢望。孟子王道手段窃有一二不愿学处,如‘善战’、‘辟草莱’之才,自是行道所必用。(《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王次亭第十二》,《颜元集》,页663)
14 参照唐凯麟、陈科华. 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11
15 朱义禄. 颜元 李塨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07
16 参照张国钧. 先利后义——中国人的义利观[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28-50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