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大众的选择—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热潮_论文网

时间:2013-02-06  作者:尹佳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着我们采取一系列迎难而上、着眼长远的政策举措。我们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坚持推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坚持加强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促进,提高驾驭经济发展全局的能力。

这些战略思路和政策举措贯穿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昭示了人民当家作主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激发了中国经济急流勇进的蓬勃生机,同时也生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5]

(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深刻分析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实质和特点。当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虽然呈现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说,这次危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仍然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这场危机的指针。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过剩危机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制度本身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的支配下,一方面是生产和商品供给出现无限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是资本剥削日益加重,广大劳动者的贫困不断加深,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增长缓慢甚至停滞,这种状况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

传统的经济危机直接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消费不足;而当前的经济危机则表现为借贷消费或消费过度,从表面上看,当前的危机似乎不是生产过剩危机,而是银行信用危机或货币危机,但事实上却与生产过剩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次危机爆发于美国这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包含着生产危机、金融危机、制度危机、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危机以及全球性危机等各种危机形态,集中体现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的深刻内在矛盾及其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这场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动摇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却致力于探寻资本主义的危机与其独特的阶级结构(特别是资本家占有和分配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特殊结构)的内在关联。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由一个阶级结构过渡到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阶级结构,是有效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无论是加强管制还是放松管制,只要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不改变论文网,它的阶级结构都会系统地、周期性地加剧资本主义的危机。在这一层面上,社会主义显示了它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原因。

结语

这场金融危机告诉人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来没有过时,相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观察、分析和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破解由此引起的各种经济社会难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只有那些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自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们,才能称之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全体人民普遍认同、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宣传普及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转化为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在群众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提高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深度和广度。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人们的精神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涌现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反社会主义的思潮也不断涌现。近年来尤以新自由主义为最盛。在面对全球危机这样有利的现实条件下,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我们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规范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只有使全体人民普遍认同、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自觉的形成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才能造就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6]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2】逢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3】丁俊萍.熊启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4】高放.李景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国外关于自动化社会行为研究现状述评_社会知识
下一篇论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