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时间:2015-10-24  作者:方晨

中文摘要: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具有建设性意义,但其理论仍待后人的进一步研究。作为奥斯汀的学生,塞尔在奥斯汀的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基本概念、提出前提、合适条件、分类进行系统的介绍分析。此外,本文进一步讨论对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质疑,从塞尔的理论中找出确实存在的不足,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间接言语行为。
论文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塞尔,以言行事行为,字面意义,话语意义

言语行为理论(简称SAT)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由言语行为理论创始人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首先在1955年提出。后来奥斯汀的学生塞尔在奥斯汀提出的“间接施为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并分析了以言指事行为和以言行事行为的特点,在“A taxonomy of illocutionary acts”(1975)一文中对以言行事行为进行重新分类,在另一篇《什么是言语行为》中提出“许诺”行为的合适条件。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简称ISA)是在塞尔1975年发表的论文《间接言语行为》当中首次提出的,而在《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一书当中塞尔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作了更详细的介绍。而理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必须先理解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人们会选择间接的表达方式”,另一个是“什么是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

2. 重要概念

2.1 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

间接性可通过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的不一致来体现。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来和别人交谈,而原因有很多,其中塞尔认为礼貌是日常生活间接表达的重要动因之一。塞尔认为,“ 关于意义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说话人说出一句话,而且表达的就是该句子的字面意义。但是,实际生活里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和句子意义是不一致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别就是‘说话人说出一句话,即包含其字面意义,也包含其他的话语意义” (Searle, 2001:30) 日常生活的口语交流是间接言语行为研究的重要语料来源,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1)A: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

B: Don’t you have a dictionary?

该例中A问B是否知道某个词的意思,而B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反问的形式。其实,这两个句子分别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即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A问:“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B回答道:“你没有字典吗?”

第二种解释,即根据话语意义来理解。A说:“请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B回答道:“我无法告诉你。请你自己查字典吧!”

从以上分析来看,如果A和B想保持会话的通畅和有效,就必须考虑并真正理解对方的话语意义。

塞尔对ISA的定义是这样的, “通过实施另一个行事行为而间接地实施一个行事行为” (Searle, 2001:31) 而且塞尔又提出首要行事要点和次要行事要点,即字面行事语力和非字面行事语力。所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也可以叫做“字面语力假说(The Literal Force Hypothesis)”(简称LFH)。

2.2. 四个假设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建立在四个假设上:(Levinson:263)

假设一:显性施为句或明显的施为语力通过施为动词来判定。这里,施为动词又叫做“功能指示工具(the function indicating device)”。 当然功能指示工具不仅仅只有施为动词上,还有词序、强调、语调contour、标点以及动词的态等都可以作为功能指示工具。

假设二: 句子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它们都有各自的语力,分别表达陈述(当然,祈使语气下的明显施为句除外)、询问和命令(要求)。

假设三:传统上被看作是字面意义,因此与字面意义相对,被称为话语意义,话语意义是通过字面意义间接表达的。

假设四:间接言语行为可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

2.3 推理框架

由于句子的真正意义并不容易判定,从说话人角度看,在于如何在说一层意思的同时又表达另一层意思;而从听话人角度看,在于如何去理解间接言语行为,也就是如何在听到字面意义的同时去理解句子的话语意义。这个问题绕来绕去,似乎显得有点复杂,因为很多时候一些看似规约的句子却作为间接表达表述出来,令人模糊。

考虑到这点,塞尔在其适切条件的基础上,完善了解释间接言语行为的方法,提出应该将言语行为理论和 “格赖斯会话的一般原则、说话人听话人共同享有的事实背景信息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结合起来,虽然塞尔试图对完善其理论方法,但是在实际推理举例过程中,如塞尔提出的十个推理步骤,当中并没有完全根据其解释方法,因此解释力不够充分全面。

3 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

3.1规约间接言语行为

规约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行事行为,因为发话人和受话人也许不能意识到行事行为的语力。 “使用规约间接言语行为,主要是出于对听话人的尊重。” (尹化玲,尹波,2006) e.g.:

(2) Could you be a little more quite?

(3) 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turn off the light.

简单地说,就是听话人在接收句子字面信息的同时,通过讨论其句法,判断出这是一个间接言语行为进而读出话语意义。其实许多的规约间接言语行为已经成为惯用语,因此人们很少会想到最原始的字面意义,这对听话人来说就更省力了。

3. 2 非规约间接言语行为

由于非规约间接言语行为依赖共有知识信息和语境,所以更复杂、更难确定(何自然,1988:135)。接下去将仔细讨论这类间接言语行为,因为该类别的言语行为中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差别更大,间接性更强,也就是说句子真正的话语意更难理解。

4 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质疑和讨论

4. 1 对适切条件和推理框架的质疑

上文提到塞尔为了解释间接言语行为,提出了包含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会话一般原则、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共有知识及听话人理性判断能力的解释框架。但事实上,塞尔在其论文中所举的许多例子和分析都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所提出的解释框架来解释。

比如,塞尔在书中对“Can you pass me the salt”一句进行了详细说明,认为当说话人X在餐桌上对Y说了这个句子,那么这个句子的意思是X对Y表示请求,而不是对Y有没有递盐的能力的提问。 由此,塞尔就听话者Y该如何推理X所说的话,即听话人的理解过程列出十个步骤,这里取其中较重要的四个步骤 (Searle, 2001: 34-35)

步骤一:X问Y是否有递盐的能力(会话事实)

步骤二:假设X的会话是合作的,因此X的话是有目的的(会话合作原则)

步骤三:会话的背景显示X并不是真的想知道Y递盐的能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十六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来华传教士对汉语的认识与研究
下一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主持人角色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