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分布与认知研究形容词作宾语的现象分析_动-论文网

时间:2015-01-18  作者:王卫振

论文摘要:形容词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类,但是我们对它的研究却不是那么深入,很多问题还有待于继续挖掘与思索。试图通过对现代汉语“动+形”结构的分析,力求找出动词与形容词的一般分布规律并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阐释与描写形容词作宾语的一般规律。希望通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阐述能激起更多的同行去深究与探索。
论文关键词:动,形,宾语,分布,认知

§0前言

“分布”(distribution)术语的提出最早是用来研究音位的。后来,经由哈里斯的发展(1951)把“分布”理论提升为一种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并且广泛运用到语言分析的各个层级里,比如形态学、句法学乃至话语分析等。哈里斯将分布描述为:一个单位的分布就是它所出现的全部环境的总和,也即该单位的所有的(不同的)位置(或出现的场合)的总和。

国内语法研究领域中的“分布”分析的方法与思想基本上都是来自哈里斯的分布理论。但我们的语法研究者从来就没有将这个理论完整地运用到汉语语法研究中去,更重要是没有应用到实词的归类上来。本文就是试图运用哈里斯的分布理论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系统地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分布情况,重点讨论形容词作宾语的语法现象,进而描写这一特殊的语法规律,为形容词及实词的分类研究做一些简单地探索。

§1提出问题

1.1形容词一般用于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如今,高校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对形容词的论述篇幅并不是很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从语法的角度来描写形容词的基本句法功能,主要描述为:一方面是许多形容词能按AA或AABB的方式重叠;另一方面是形容词一般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根据形容词能否作谓语一般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形容词,符合形容词的基本特征,如勇敢、愉快、漂亮等,这类形容词在语法上跟动词有一些共通点即能作谓语,主要起描写作用;另一类是区别词,也即非谓语形容词,它们不能充当句子谓语,如大型、私有、西式、初级等。

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里,直接把区别词从形容词里分离出来,进而独立出一个新的词类区别词。这是不断研究形容词所得出的正确结论,也是黄廖本教材在词类划分方面的突出特色。在谈到形容词作宾语的问题时,这一时期的各家现代汉语教科书都是避而不谈抑或认为形容词不能作宾语。表现出这一时期的语言工作者对形容词作宾语的语言现象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索,致使在教科书中出现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几乎空白的现象。

1.2形容词作宾语也即“动+形”的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一种语言事实,比如请求宽大、希望美丽、感到快乐、提倡和谐、追求漂亮等等。形容词分布在动词后面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形容词作动词的补语,起到补充说明该动作行为的结果、程度的作用,如收拾整齐、思考清楚、打扮漂亮等等;另一种就是形容词作动词的宾语,受该动词的支配与管约(GB)。形容词在“动+形”结构中的两种语法意义在汉语里都是存在的,而且前一种解释与分析好像更占上风一些。形容词的这个分布规律也体现出我们进行语言分析的目标就是要找出规约(conventionalized)的理据性并对该规约作出充分的解释。所以,在考察形容词的分布时,它在“动+形”结构中,如果表示补充说明的语法意义那么就不能把它们定性为形容词作宾语;如果其是动词支配与管约(GB)的对象,那么该形容词就可以被认定为动词的宾语。所以,通过分析动词与形容词的分布与语法意义,才能深入分析形容词作宾语的语法事实,进而找过其中的分布规律。

§2分析问题

2.1“动+形”体现了动词与形容词的分布与组合关系,一些动词跟一定的形容结合才能组成形容词作宾语的语法形式。如:感到快乐、提倡和谐、追求漂亮、保持冷静、渴望顺利、承认落后、怕冷等,我们可以发现这里出现的动词一般表示心理活动,如“追求”、“渴望”、“感到”、“怕”等。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动词所蕴涵的动作要在一定的空间中才能进行,动作的主要特征是占据时间,不占据时间的动作是很难找到的。在时间轴上,动作可以被分为“有界”和“无界”两类。有界动词是指该动作有明显的起点和终点之分,而无界动词则表示没有起始点和终结点之分,或则只有起始点而无终结点。比如上面的“追求”、“希望”、“感到”、“怕”等动作,我们很难确定这些动作的起点和终点,所以这样的动作可以被认定是“无界”的。人的大脑在不断感知和认识事物与动作的同时也会感知和描摹它们的性质与状态。动作在时间上有“界”的分别,形容词在表示事物的程度或量上也有表现出“界”的区分。比如“怕冷”属于“动+形”格式,“冷”的语法意义表示的性状与怕“什么”的具体内容相关联。冷:形容词,温度低;感觉温度低(跟“热”相对)。这里的冷没有严格的标准可言。在冬季,羊城广州如果气温在5℃左右,那里的人们会感觉很冷(这里最冷月平均气温13.3℃);在冰城哈尔滨,冬季的气温如果在-10℃左右,那里的人们会觉得不是那么冷。这就表明不同人群对“冷”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具体的“冷”可以表现为冷漠、冷静、冷僻等等,尽管都跟冷有关,但是意义却已经出现了分化并侧重于不同的表达意义。这里“动+形”的语法形式,体现了动词的有界和无界跟形容词的有界和无界具有相配性(有组合规律)。“怕冷”是无界动词跟无界形容词的组合,这种结合是合理合法。如果将无界动词“怕”跟具体的“冷”(有界形容词)相结合,那么就会产生诸如“怕冷漠”、“怕冷静”、“怕冷僻”等欠规范的表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学语文课生态化教学探析_建构-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云南少数民族与汉族对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差异的现状分析-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