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探索更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山东省开始考“基本能力”,其中信息技术首次纳入高考科目。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探索更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反馈纠正-----教师总结”六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与赫尔巴特的理论相一致的,但仍然无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只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相当于齐步走,教学任务落实得比较好,但学生只是模仿,动脑的地方少,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实现分层教学,这样导致基础差的有点累,基础好的吃不饱,而且学的东西有点死。
由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二、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1]
网络课堂,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定义网络课堂要从学习方式入手,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
三、理论依据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论文服务,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者指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一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新成果。因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确定任务----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组内合作交流)----展示与点拨----巩固练习”四个环节。
四、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1.确定任务
任务导引是该方法的关键所在。在此阶段,教师要进行任务设计。一个好的任务设计至少要符合以下原则:任务大小要适当。一个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这些任务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不同的角色去分别完成,因此,各个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不宜出现任务过大或者任务过小的情况。任务覆盖的知识点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不能孤立地去设计某一任务,而要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任务和任务之间应该呈现“正互赖性”的特点。任务表述要明确。任务的完成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任务完成要达到什么目标,符合什么标准,采用什么表现形式等等,都要作出详细说明。角色分配要合理。角色是与任务直接联系的。从合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作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既可以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特征而替代学生去组合和选择。任务导引的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网上学习
已建成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包括学习专题、网络课程、相关资源、在线测试、在线聊天室、作品展示、互动评价等。根据学习任务和老师的点拨,选择合适的课程,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由简到难,逐步提高,从而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标。网上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自主探究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的差异性,我们注重分层教学。在网站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基础的层次选择自主学习,以突破信息技术的难关。我们按照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思路进行信息技术网站的设计开发和施教。[2]
(2)组内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小组内各成员或者各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合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实现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直接对话或通过论坛、聊天室等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论文服务,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以期获得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3.展示与点拨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根据学习的具体摘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4.巩固练习
要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一节课的最后至少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即平时所说的课后作业),题目不能偏、怪,要适度,同时题目分层次,即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绝对不能抄袭。
五、反思
教学模式即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完善优化我校提出的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希望它能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2]唐志根.专题学习网站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