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泸州、宜宾、广安、达州、巴中、资阳、南充、阿坝的生师比均在1:20以上,而凉山地区的师生比更是高达1:40,显然,全省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基本上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幼儿教师增量刻不容缓。
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幼儿教师稳定性差,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幼教人才,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已比较明显地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三、四川幼教师资培养中的现实省思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幼教师资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从前面的师资需求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专业的幼儿教师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绝大多数一线幼儿教师的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都是中师,个别民办园老师的最终的专科文凭都是通过在职进修拿到的,而有些老师进修的专业还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大部分教师来源于职高幼师班,有的幼儿园聘用的是初中生、高中生,有的是由小学教师转岗担任。在全省幼儿教师中,专科及以上学历占39.0%,高中学历占46.4%,高中以下学历占14.6%。有过正规幼教专业学习经历的教师只占51.6%。这表明幼儿园教师整体的学历水平不高,有近一半的教师未接受过幼教专业培训。加之农村幼儿园里大量的教师没有编制,他们的待遇差且没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致使不少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优秀的幼儿教师甚至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很明显,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力量,而高等幼儿师范教育为学前教育事业的母机,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我省幼教师资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优质学前教师教育机构要尽快成为幼教师资培养的主战场,避免同质化倾向,走特色发展之路,由此带动学前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通过对我省各级各类学前教师教育机构的横向比较。我们发现培养的基本定位是明确的,但是普遍存在定位过于宽泛,办学同质化现象明显,学生专业能力不强,专业面过于狭窄,专业性强和培养目标不确定的矛盾,学生自我专业定位的偏差和职业心理准备不足等问题。因此,按照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定位,全面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在幼教师资培养中,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应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热爱幼儿的高尚情操和幼教素质基本功教育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它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和评价以及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性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 ,“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教师,依然是学前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定位时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加强幼师生专业思想教育、热爱幼儿的高尚情操和幼教素质基本功教育依然是我们幼教师资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教师的高尚情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幼儿,二是爱幼教事业,具有奉献精神。这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既要保护好幼儿,关心、爱护幼儿,更要对幼儿的一生负责,放眼未来,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从幼儿的充分发展入手设计幼儿的每一个活动。爱幼教事业更要有献身精神,能够通过自己创造性工作,为幼儿展现美好的天地。准幼儿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热爱幼儿的高尚情操和职业精神的重塑与培养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2、在专业建设上,应明确专业方向与特色
首先,应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细化和梳理学前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素质与技能并重,研究与教养兼能的新一代幼儿教师。其次,应深入幼教市场对幼儿教师的需求状况、质量要求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为学前教育专业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提供重要依据,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学有所长,学有所用,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再次,应认真探索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
3、在课程建设上,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从生源的实际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需求出发来设置课程,在学前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些弹、唱、跳、画、写、说的基本功和活动技能,要做好幼儿教育行业的工作肯定是困难的。应该说,由以前传统的以“三学六法”为本的幼儿师范升格的幼儿师专课程设置解决了目前比较好解决学历与技能之争,我们平时注重加强技能课的培训,让学生尽早接触并培养良好的兴趣,适当延长琴法等技能课开设的时间,适当增加一些技能课的课时,专业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的练习;技能课的设置和内容选择应该与幼教工作紧密联系,加强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师资的建设和教材的开发,以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为依据,适应专业化趋势,根据学校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重视实践课程,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
总之, 幼教师资培养机构应该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稳定办学规模、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办学特色、健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内涵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幼教师资培养工作的通知. (川教函〔2011〕799号)
[2]
四川省教育厅基教处.四川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论文选编.2010,,(8 ) .
[3]
顾明远.学校制度亟待研究改革. 教育学报, 2011,(3)
[5]
周燕. 广州市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调查报告(下)[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4,(12) .
[6]
郭林崇德,申继亮,辛涛. 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 1996,(06) .
[7]
周燕. 广州市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调查报告(下)[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4,(12) .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