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定跳过绳子
(2)单人跳绳;
(3)双人跳绳;
(4)多人跳绳;
(5)花样跳绳;
(6)拉绳进洞;
(7)拔河;
(8)跨过绳子海浪;
(9)绳拉直,左右轮换行进跳;
(10)赤足在粗绳上走。
我们的启示是:幼儿体育游戏与器械密切相关,并对幼儿参与的情绪与行为产生不同的诱发力;同一种器械因其使用方式不同,对幼儿参与游戏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幼儿体育器械是体育活动的操作材料,其教育潜能的发挥依赖于其功能的开发利用。
三、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
幼儿体育游戏形式多样,都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但同时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所谓优劣,关键是能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以求全面实现体育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我们进行了晨间体育游戏、户外跨班区域体育游戏、拓展体育游戏、主题团队游戏以及室内体育游戏的实践探索,下面,将有针对性地逐一介绍体育游戏的各种形式。
(一)晨间体育游戏的开展
早晨的空气凉爽、清新,在此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幼儿肌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又可以激发和恢复幼儿肌体主要器官的机能,使幼儿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1、整体规划内容。
在学期初,我们根据体格锻炼计划目标、幼儿动作发展项目,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制订了详细的晨间体育游戏内容计划,使一学期中幼儿的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等动作都均衡发展,着重突出教育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原则。
2、合理划分场地。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园的场地大致划分为:平衡区、跳跃区、球类区、钻爬区等。这样的划分,使全园的活动场地显得很有序。游戏时,各班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相应的区域活动,避免了互相干扰。
3、投放适宜器械。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从所得到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体育游戏中,为了让常见器材发挥多种功能,使幼儿尽最大能力操作器械,我们发明了“一物多玩”、“多物一玩”和“多物多玩”。另外,还应注意考虑器械投放的层次性,探讨适应于不同年龄、不同能力孩子的玩法。
(二)户外跨班体育游戏的开展
户外跨班体育游戏是通过利用幼儿园场地、器材,形成多个游戏区域,幼儿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游戏,在独立或合作运动中提高自主运动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基本动作、运动能力、个性等在不同水平上均得到发展。
以大班年级组四个班为单位的跨班体育游戏为例:
1、合理设置区域。
以大班幼儿身体基本动作发展为基础,以发展跑、跳、平衡、球类等动作为目标,利用了运动器械,设置彩虹伞区、羊角球区、滑板区、球类区(有篮球、足球)、轮滑区、车类区(溜冰车)、跳跃区等八大游戏区域。对区域的设置、材料投放等统一布局、规划。区域的数量与场地大小、参与人数以及指导教师的配备息息相关。通常每个区域可安排一至两名教师负责该区的游戏。材料投放时尽可能各区提供种类、数量充足的材料,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器材,并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区域设置时注意上肢与下肢动作的结合,以及运动量大的与运动量小的项目结合。
2、恰当安排游戏结构。
我园的户外跨班体育游戏一般半个月一次,在上(下)户外活动时间段进行。其游戏结构分为三个环节:热身运动、自选区域运动、整理运动;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
热身运动:将幼儿迅速组织起来,集中其注意力,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使幼儿作好准备。这个环节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自选区域运动:这是游戏中最重要的环节,一般不超过20分钟。幼儿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游戏,在独立或合作运动中提高自主运动能力。
整理运动:本环节为5分钟,主要是师幼共同收拾玩具,进行游戏后的整理运动,使幼儿肌肉放松、消除疲劳。同时,进行简单小结,肯定和赞扬幼儿的良好表现,提出需要进步的地方,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积极性。
3、有效进行指导。
在跨班体育游戏中,老师要固定指导的场地,对幼儿给予鼓励、帮助和推进。老师的指导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先行。在组织跨班体育游戏中,提倡先观察、后设想、再指导的新模式,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二是直接支持。老师在跨班体育游戏中肩负着双重身份,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应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进行个别引导。
(三)室内体育游戏的开展
湖南气候的多雨令户外游戏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室内体育游戏最大的优势是不受气候干扰。我们主要是利用游戏室、阳台、楼道等场所进行游戏。它的内容包括跳、爬、投等大肌肉动作的体育游戏,也可以是手指、脚趾的小肌肉体育游戏;其形式有时是有组织的集体游戏,有时是区域性游戏和课间游戏。
1、创设合理环境和投放适宜材料。
在环境创设方面,可充分利用室内的空间,如游戏室、走廊、阳台、寝室、甚至楼梯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