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1、系统的把握语言科学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外语教师要掌握从事语言工作的各种技能知识;了解人类语言本质特征及使用规律的知识;研究语言理论;正确认识语言习惯与外语学习的概念;了解必要的教学法流派特点;这对语言学习有着重大意义。学习语言学的另一个作用是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人类语言本质,提高运用能力及语言素养,并能在教学中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选择和使用符合语言规律的教学法,有的放矢,使学习者便于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2、掌握外语语言学习理论
随着近年来外语习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一些传统的外语教学观点做了某些修正。尤其是对错误分析、中介语、学习心理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新时期教育要求外语教师熟悉这些理论,并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特殊性有清楚地认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奠定长久学习的基础。外语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法知识有利于教学的改革和教学技巧的应用,教学法产生于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了解它们的优劣及来龙去脉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相出适宜的教学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3、奠定扎实厚重的专业技能
外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技能,在课堂内外充分展示外语的工具性作用。教师的外语实践能力既能为学生提供楷模,又可以为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提供可靠的保障。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外语实践能力,要努力做到熟练把教育科学运用于教学,能自如驾驭教材和课堂,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善于组织课内外活动并具有相当的科研能力。能够掌握教学规律,使培育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水平达到较高层次。
(二)具有渊博的人文知识和再学习的能力
外语是一门知识科学,同时也是蕴涵丰富的文化现象。外语是人文教育学科,人文思想渗透整个文化。外语教师是科学和文化教育的整合者,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兼顾人文教育,融合外国文化与本民族文化。挖掘教材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知识中人文教育思想。使学生受到人文素养熏陶,培养出其人文气质和科学精神。在世纪之交,科技有着重大的突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空间技术的飞跃,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海洋空间的利用,生物技术形成的生命科学核心等,使社会进入了一种新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精神,也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有计划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学历层次,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发展。
(三)养成终生学习习惯,不断提高业务本领
在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新陈代谢频率加速。它给我们带来了海量知识,也产生了巨大“信息压力”。如不及时吸收新知识,我们很快就会落伍于时代。生活学习环境的迅速变化,也使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的条件不断变化。我们不主动学习,拓宽知识渠道,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就无法引领学生进入科技新时代。培养的学生也没有能力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高超的教学技能。当然,这种技能也包括充分发挥学生为主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热情,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精神。使学生在每次课中能够获得新知识,形成新理念。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教师利用教育新技术可以有效推进教育发展,取得更佳教学效果。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期,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出现许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教师要善于组织和管理班级和学生,并能升华成高超的管理艺术,形成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力量。
(四)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水平
优秀的外语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创造地使用语言讲读艺术,把平淡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语言幽默流畅,分析精辟独到、逻辑严谨规范、词汇准确丰富、演讲有风格、语言富感染。运用教材时创造性的融入自己的智慧和科学精神,能把教材知识重新整合加工,设计得丰富多彩,富有生机,有效激活教材内容,并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给教材赋予鲜活的生命力,使之生活化、弹性化、动态化。能通过求异、散敛、想象、对比、延伸等手法,精心加工,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发挥教材的最大效用。使学生对知识学习更容易,掌握更牢固。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有对学生评价的创新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激励机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侧面的、表面现象或感官性评价,客观公正的和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成长。因而,教师创造性的评价学生就必须懂得教育规律,懂得人的生长各阶段心理状态,通过鼓励、期望、延伸式方法评价学生。使评价更客观更准确。新时期社会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更重视尊重个性和本质。比如评价学习,更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时成绩;评价学生行为不是某事结果而是学生道德素质。所以,评价要考虑主流,要考虑方式和多样化。通过深入了解,认识学生学习兴趣、情感、学习策略及其发展前景,要兼顾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