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础课教学要强调适应性,专业课教学要强调实用性
基础课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必须够用为度”,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既不能盲目追求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不能盲目追求削枝强干,而要根据专业特点,删减有别有度,使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和对应的岗位应奕能力。例如,为了改变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将原考试计划中的“语音”和“语法”课改为“综合英语”课。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课教学要强调实用性实质上就是指课程设置必须已能力为本,围绕职业技能开发课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使内容组织服从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问题;其次是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要求在自学考试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有机会将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增强学生职业的适应性。
(三)实践教学要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既相对独立、各自连续、自成系统,又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教学安排上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理论课教学阶段有实验、实践教学和模拟训练等环节,在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阶段也穿插与实践联系密切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方向实习与毕业设计,与之相对应的理论教学则分为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专业方向课三段。这三段里,认识与实践两条线相互交叉,围绕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同时循环,螺旋上升,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另外,采用讲、做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断深化,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应用能力不断加强。
三、对目前高教自考考试方法的几点看法和改革建议
(一)目前自考考试方法的几点不足
近年来,自学考试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同时,努力拓宽发展路径,实行高教自考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优势互补、学分互认、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但是,考试方法的改革却明显滞后于整体改革进程,“知识本位”的考试模式仍未得到大的改观,主要表现有。
1.在认识上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在实践上也没有真正构建起与高教自考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考试观念和考试模式,习惯于大规模社会化考试的组织管理和费时费力的考核方法。
2.重知识考核,轻技能、能力和素质考核,考试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要求脱节。尽管在课程设置中强调要坚持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接近11的原则,但在专业考试计划中技能和能力的考核比重却仅占考试成绩的30%左右。
3.考试形式和方法单一。高等教育考试有闭卷、开卷、口试、成果试(如设计成果、论文、制品等)、操作试、计算机及网上考试和观察考核等七种基本方法。前三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认识领域考试;成果试、操作试、计算机及网上考试适用于技能和能力考核;观察考核主要适用于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而在自学考试中,许多专业考试计划仍然以闭卷笔试为主,课程成绩的评定过分依赖单一的一次考试成绩定终身,多样化的考试形式至今尚未形成。
4.考试结果分析和总结工作不力。不少助学单位仅要求教师进行简单的成绩统计,基本不搞命题和试卷分析,不进行考试质量评估,如何提高考试质量尚未引起学校主管人员和广大教师的注意。
(二)对改革目前自考考试方法的几点建议
现代教育考试的要求告诉我们:选拔、甄别人才,既要注重反映社会的需求,又要准确反映被试者在知识、技能与智力方面的差异;既要注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科学选择测试方法,有效控制测试误差,使考试的结果公平、公天、全面地反映人才质量。
1.当务之急的是要大力推进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要修订课程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出各课程知识、技能、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课程考试内容和方法的具体要求,使技能和能力领域与认知领域考试内容的比例接近11;改变过去闭卷考试一统天下,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现象。围绕能力培养,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让课程考试真正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在理论知识考试中既要打破以纯粹的记忆知识为主,更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把考核的重点逐步由知识的记忆和初步理解转移到对知识的捕捉和应用上来,引导应考者在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工夫,推动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促进高教自考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