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集多重角色与使命于一身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势而生。新农村建设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本文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在过去两年中,新农村建设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多困境,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人才的匮乏。因此,集多重角色与使命于一身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势而生。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基层担任村支书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1]。按照中组部计划,在2012年全国将有50%以上的农村有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即将形成具有30万人以上规模的队伍。
山西省是全国率先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拥有近两万名大学生村官的省份之一。笔者有幸曾经是山西省朔州市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本文主要以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来对村官政策在山西的实施情况进行解读,正是基于笔者的深入调查以及亲身经历毕业论文格式,本文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2] 54
一、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义
在新时期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意义重大。一方面,它可以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它是国家培养造就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一)有利于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大学生村官可促进农村新观念的传播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农民观念比较落后,这不仅表现在愚昧落后的传统观念突出、而且还表现在对现代观念的无知和抵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深入,与城市相比,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论文格式。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正好可以将市场经济的意识带到农村,让农民也用市场经济思维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3]25
2.大学生村官可增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血液”支持
我国农村民主发育程度较低,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宗旨意识变淡,村集体实力减弱。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改变,而选派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干部不失为一种选择办法。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可以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使村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有较大程度的优化,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村级组织的活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村级班子治理水平。最后毕业论文格式,可以促进新型农民的培育。他们带领农民搞畜牧养殖、种植反季节蔬菜,让农民尝到了靠新观念务农、新技术种田、新产业致富的甜头,强化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培育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533.促进农村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推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及二、三产业,关键是人才。大学生村官学有所长,能够在技术、信息、教育、卫生等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最现实的服务,可结合当地特色,引进或创办各类致富项目,带动本村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最重要的就是要造就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的培养,更离不开“大学生村官”的技能培训与教育。[4]
4.有利于改变人才单向流动格局,促进城乡互动,实现社会和谐
中国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再加上现代化技术和工具的运用等原因决定了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使得进城务工成为众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现实的选择。而城市化的进程加剧了城乡间人才输送的单向流动。这种单向流动最后演变成农村的发展遭受到了人才瓶颈,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变城乡间这种单向流动的人才输送模式,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这将对维持城乡人才平衡具有重大意义,能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27
(二)有利于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高校从1999年起连续7年的跨越式扩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经济危机的来袭更加剧了这一局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说,2008年底到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5]而目前我国共有72.3万个行政村,按照中组部每年的村官招录计划,加之岗位的合理流动,大学生村官政策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表1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及未就业毕业生数量单位:万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全国高校毕业生
|
115
|
145
|
212
|
280
|
338
|
413
|
500
|
559
|
611
|
当年未就业毕业生
|
34
|
37
|
52
|
69
|
79
|
100
|
100
|
150
|
未知
|
(三)大学生村官是国家培养造就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基层就业担任村官,在复杂的基层环境中工作,零距离地接触普通群众,长期一起生活和工作,能够培养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从他们中选调干部进入党政机关,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就能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因此,大学生基层就业担任村官,是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6]
二、吸引大学生就任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1.国家政策引导,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
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力争在三到五年内达到一村至少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要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政策。[7]
2009年,中组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长效机制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村官”聘用期间,按照当地对事业单位的规定毕业论文格式,参加相应社会保险。大学生村官享有工作生活补贴、津贴并按月发放,参加养老社会保险,办理医疗、工伤保险。《长效机制意见》还规定,对于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国家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论文格式。在选调生招考、考研、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8]
表2山西省历年选聘大学生村官数量、报考人数及报考比例
年份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选聘人数
|
1192名
|
8000名
|
10000名
|
9030名
|
报名人数
|
10,000名
|
80,000名
|
150,000名
|
183,000名
|
报考比例
|
1:8
|
1:10
|
1:15
|
1:20
|
表32009年山西省报考村官人数及来源
类别
|
研究生
|
本科生
|
学生党员
|
学生干部
|
数量
|
885名
|
50661名
|
24172名
|
17245名
|
由表可见,大学生报考村官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且高学历者不断增多。可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2.建立通道,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障制度,健全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去向政策
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合同期皆为三年,因而不少大学生在面临择业的时候,都会对合同期满后的安置问题表示担忧,因而,要想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毕业论文格式,投身于新农村建设,还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山西省为例,针对期满大学生的去向问题又有如下具体政策:
第一,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2007年,山西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出台了《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试点工作方案》,山西省共有425名村干部经过考试选拔成为乡镇公务员。2008年省委又在全省范围内从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考录600名乡镇公务员和600名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是山西省历年来面向农村基层招考乡镇公务员力度最大的一次。
第二,“两个70%”考录基层工作人员新规。2009年山西省又出台了“两个70%”考录基层工作人员新规,即:凡乡镇(街道)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优秀村(社区)干部要占到整个录用计划的70%以上,其中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要占到录用的村(社区)干部的70%以上。[9]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