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追寻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时间:2013-04-19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课堂教学效率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深入解读教材三个方面的整体组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追寻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论文关键词:课堂效率,解读,和谐,优化
 

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的和谐,容易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信任、尊重、理解等,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尊重学生的人格,架构心灵的桥梁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人而言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对其人格的不尊重。身为一名教师,除了尽最大努力教给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所有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有一次,笔者让学生做这样一道练习题:把小动物送回家,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喊道:老师,有的小动物找不到家。我面带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看似简单的一个微笑,却带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所有小朋友争先恐后的回答:小熊。如果当时笔者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给予严厉的批评,就会中断学生的思维,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等,把学生在课堂上想的、说的、探索到的、体验到的作为课堂评价的重点。

只要老师坚持爱的教育,学生就会愿意和老师沟通,把老师看做是最信赖和仰慕的人,懂得尊重教师的劳动,从而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最大限度的吸收老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教育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多元评价学生,彰显爱的力量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让评价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

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经常和学生谈心,关爱学生;充分应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浓浓的爱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善于应用面部表情表达教师的情感和意图等等。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声鼓励、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以表现出教师满怀爱的真情,一定会给学生一种自然、亲切的感觉。在这种和谐的、爱的氛围下,学生才能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

二、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人教版数学教材无论从摘要求。

1.前后联系,关注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前一知识点是后一知识点的基础,后一知识点是前一知识点的延伸。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它们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或者重复。

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式题”为例,它在低年级教材编排中是这样系统安排的:

第一次出现:在一年级上册。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方法,知道加减法混合计算式题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教材呈现的情景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理解运算过程服务,在先减后加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借助情景来理解运算顺序是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对应的情景图来解释。

第二次出现:二年级上册(P28例3)。同样是加减混合计算式题,但这时的情景图已经失去表示运算顺序的意义,解题策略增加了开放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计算与生活情景的区别。

第三次出现:二年级下册(P4例1)。这是一道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以引导学生应用加减混合计算式题的知识解决有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建构相关的数学模型。教学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表述加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上”。

通过对教材的系统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对于“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式题”在不同年级的编排情况,明确其中各不相同的设计意图。显然,准确深入地解读教材是开展智慧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多多地解读钻研教材,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更灵动,更具生命活力。

2.入木三分,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刻性

人教版教材所呈现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大到单元主题的引入,小到练习的设计均可见到数学学习活动的身影。这一项项的数学学习活动所承载着的目标却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让情境更加生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是为了借助情境引出新的知识点;还有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解读教材例题,明确例题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弄清例题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选择学习活动。

如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关于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一课中,教材是通过一幅地图来引入,说明“线段比例尺”的定义的: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笔者认为如果只按照以上的归纳来进行教学是不够严密和科学的,线段比例尺从理论上讲,图上距离可能是1厘米,也可能是2厘米,也可能是5毫米……只是在实际中为了直观、计算方便的考虑,才把这条线段画成1厘米,这样绘图合适些。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量一量,让学生明白线段比例尺中的图上距离表示一个单位长度,不仅仅表示1厘米,往往要根据实际需要(图纸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长度及单位。

可见,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刻性,不仅要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而且要懂得如何准确、科学表达这些内容的方式。努力做到既要准确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的过死,和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给学生带来认识的片面性。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在现在的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小学数学总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适度有效的教学目标能促进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教学目标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握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在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经常会出现目标不明、目标过高、过偏、过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背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确立教学基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一课教学中,直尺是学生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而且他们在上册《比一比》中已经学了物体长短的比较方法,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②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二,使“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每一个课时内容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而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这三个维度的关系就如同立方体的长、宽、高三个量的关系一样。随着新课程观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导致课程目标必然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向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当然,由于每节课的内容不同,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因此,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求三维目标面面俱到。只要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体现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所谓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从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二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提出要求。

如在小学三个学段都有《可能性》这一知识点,学生是从单纯的游戏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最后体验事件发生的几率等,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次探究活动的目标是逐步上升,层层递进的,最终实现了概念的逐层完善。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倡导有意义的学习,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情感与态度。要改变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会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问题——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我始终坚持“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变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启了学生心智的大门,使学生形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每位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深入解读教材,努力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学习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小学新课程教学要求》.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版
3、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1版
4、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版
361026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大路190号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多媒体
下一篇论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_小学数学论文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小学数学论文
最新小学数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