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加强公德教育,构建和谐社会_高校

时间:2013-03-14  作者:朱丽娟

论文导读::高校也越发关注学生就业率这样的硬指标。大学公德教育的缺失。政治信仰教育主导大学思想教育课程。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德,教育,素质
 

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 也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大学生除了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理当具备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观念和操守。可是近年来中国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滑坡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公共道德方面的素养普遍偏低。究其根源,大学公德教育的缺失和学生本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导致的个性缺陷都对我国大学生整体公共道德水平的下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大学公德教育的缺失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大学精神以育人为第一要旨。育人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还有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最终目的则是要改良社会风气,净化人群的道德品质。大学肩负着道德传承的重任,可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中最基础的环节却因何未能获得足够的重视呢?

(一)重知识能力,轻道德素质

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小学时代起,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都习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学生素质的好坏,衡量教师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尤其近几年在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严峻的生存压力影响下,学习就是为了获得文凭、学位,以便毕业后觅得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岗位这类浮躁、功利的思想随处可见。与之相应的,高校也越发关注学生就业率这样的硬指标高校,而忽略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文明修养、道德规范这样的软指标。学校在进行招生宣传的时候无不将毕业生就业率放在招生简章的醒目位置,因为只要这个硬指标强大了,就能立竿见影地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经济效益和教职工的待遇水平论文网站大全。在这种情形下,高等学校人才培育重知识能力、轻道德素质就不难理解了。

(二)政治信仰教育主导大学思想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单调重复

我国现阶段在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被统称为“两课”,共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在内的八门必修课程。“两课”教学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纵观这八门课程的内容,绝大部分都以政治信仰教育为主导,其着眼点和主要教学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学生开展公共道德教育的课程不仅少之又少,而且内容陈旧,缺乏新鲜感。对于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设置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德育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监督管理

大学德育不仅内容滞后,目标空乏、理想化,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学形式也是异常单调,缺乏创新。目前各大高校开展道德素质教育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当代大学生身处急剧变革的信息社会,各种新旧思想不断冲突和碰撞,开放的社会现实与传统德育方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使德育效果大大降低。同时,虽然目前我国从民法通则到高校学生守则都有关于公共道德的条款,但奖惩措施缺乏可行性,监督力度不够,依靠规劝教育来进行管理的方式效果不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淡漠态度和行为因此广为流行。

二、影响大学生公共道德水平的其他原因

当然,大学生公共道德水平滑坡的责任不能全部归结于高校公德教育的缺失。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以及新时代年轻人独有的性格特点都是影响大学生公德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功利之风盛行

正如前文所说,重知识能力轻道德素质的意识扭曲了人们的心态,也扭曲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方针。一个学生从被大学录取到毕业期间的所有评优评奖都在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考试成绩好了,在各种奖助学金、干部职务和荣誉称号的评选中都将占据绝对的优势。虽然在大学阶段充分掌握专业知识无可厚非,但这种唯成绩论成败的处理原则也使得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沾染了明确的目的性,充满了功利色彩。在考试中舞弊高校,靠走后门、拉关系来获得任课教师的高分回报,为了竞争一个评优名额与同学反目成仇……当代大学生缺乏诚信,缺乏基本的尊师重道、友爱他人的道德素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不重细节

中国古代有一个说法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句话到了部分学生那里就成了只要在政治立场、道德伦理等大问题上不出纰漏,平时生活中偶尔对环境卫生和公共财产造成一点破坏,对他人的学习、生活空间进行一点干扰,或者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诚信、不友好都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殊不知这些所谓的无关紧要的细节问题正是考察一个人真正的道德水准和思想素质的关键因素。可惜,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像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这样的良好生活习惯,或者拾金不昧这样的好人好事都已经越来越稀有。甚至在少部分学生眼中,他人的这些行为还被视为“假”和做作。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败。

(三)个性缺陷

现在正在大学就读的学生大部分出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出生和成长于改革开放初现成效,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来源异常丰富,思想和行为特征都深深打下了时代烙印。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不再只依赖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这种特征固然有着积极健康的一面,比如他们更加独立自主,有着更强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勇于竞争,敢于表现,但是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例如性格更加张扬,团队意识薄弱,利己主义思想较为严重等等论文网站大全。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存在着多变性、差异性等各种问题,对高校道德品质教育的开展形成了一定阻碍。

三、如何更加有效推动高校公德教育的开展

结合前文所述造成大学生道德素养下滑的原因,针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基础公德教育,我在这里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否优雅、整洁,教师人格是否正直、高尚都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正确价值观念和公德意识的重要因素。高校应当加强校园卫生和绿化,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美观,配置好足够的公共卫生设施以及宣传警示标志,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强化公德意识。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奖惩力度,使其具有更好的约束和指导作用。高校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素质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仅要多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更要以身作则,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公德意识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高校,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的优秀人才。只有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这样的氛围和风气,形成了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校园文明体系,高校开展公德教育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二)改革教育方法,拓展教育形式

高校德育形式单一、摘要多开展辩论会、征文比赛等参与性、竞争性强的活动。在改造学生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在提高其能力的同时提高公共道德水平。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其中的很多内容对当代大学生公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惟艰”(《朱子家训》)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避免浪费;“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倡导重视细节,从小事做起……这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言简意赅,发人深省,也比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说教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在友爱他人、悦纳自己的准则上同社会公德教育要求敬业乐群、自重敬人目的相同。高校在开展公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逐步将其纳入大学必修课的范畴,使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一种风潮,让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呵护心灵健康成长的意识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觉。发挥三者的综合效能定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叔光,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戚万学、杜时忠,现代德育论[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张楚廷,大学人文精神构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网络社会道德_价值观
下一篇论文:试论现实德育走出困境的策略:生活教育策略_理想教育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