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鉴于此,若要正确翻译英语习语,应对英汉习语差异进行研究。本文对英汉习语所体现的差异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英汉习语,对比,分类
 

Ⅰ引言

英语中有许多用字简洁,寓意深刻的习惯用语,即习语。习语是一种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这种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有些文学家把它比作“菜肴中的食盐”。有些学者把它喻为“食物中的维生素”。由此可见它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用R.R.K.哈特曼与 F.C.斯托克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一书中的定义来概括:习语是具有特殊的、通常并不等于各单个词义总和涵义的短语和句子;一般不能逐字直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样就会失掉其特殊含义。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谚语、行话等。习语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的地理风貌,也传达了其生活习俗、文学、历史、宗教信仰等文化信息。鉴于此,若要正确翻译英语习语,应对英汉习语差异进行研究。

Ⅱ英汉习语对比

2.1背景的对比

2.1.1历史背景的对比

汉语成语多来源于古籍,特别是先秦诸子著作,如《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论语》等。因此,汉语受儒、道、墨、法、名、农各派思想影响。在长期的文化交融中,汉语习语也吸收了一些外来词,如佛经中的“回头是岸”。西汉后,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上长期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在汉语成语中得到体现。

英语习语多来源于宗教、传说、诗歌、剧作。英国在中世纪长期处于教会统治之下,基督教思想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并在英语谚语中留下印迹。如:The love of money is theroot of all evil.(贪财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源于圣经)而此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以莎士比亚和但丁为代表的一大批剧作家和诗人,他们的著作中出现的名句经久不衰,成为谚语。

2.1.2地理背景的对比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其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丘陵约占中国领土的三分之二,盆地和平原约占三分之一。气候复杂多样,大部分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人持重保守的性格,讲究谨言慎行,体现在语言上就是用词凝练,相应的成语也多是词约义丰,追求一字传神,如笑里藏刀,空穴来风等。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不列颠群岛上,西临大西洋,东隔北海,南以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免费论文参考网。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平原,北部和西部多山地丘陵,北爱尔兰大部为高地,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秋冬多雾雨。天气的多变性使英国人形成了谨慎的性格,体现在语言上就是精密明确。由于英国是个岛国,四周环海,所以英语中有大量与海洋和水运有关的习语,如“drink like a fish”(一醉方休)、“sink or swim”(不进则退)

2.2英汉习语的心理对比

2.2.1汉语注重直觉与具象,英语重理性与逻辑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体系。从性质上分,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属科学文化;在心理文化方面,人文文化重人伦,轻器物,价值取向以道德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和自然看陈浑然一体,而科学文化却是重物质,轻人伦,价值取向以功利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人对自然的索取。汉语爱以具体比喻抽象,状物言志。如“势如破竹”,在翻译过程中,只能意译表达其喻义。

2.2.2中国人重整体,西方人重个体

中国哲学认为天地人合一,自然界和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自然界和人类都服从同一规律,人类和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关相应,是个和谐的统一体。而西方哲学强调人的个体意识,人依附于自然却独立于自然,人要想自然索取,崇尚个体思维。具体有以下表现特征:1)汉语词义一般较笼统,英语词义一般较具体。如“笔”常作一个整体概念来使用,而英语习惯用具体词汇表达具体事物,是用pen,ball pen,chalk,还是color pen,都要分清楚。2)汉语强调篇章的整体结构,讲究起承转合的完备性,注重对称平衡;英语强调篇章句式结构的严谨。

2.3英汉习语的认知对比

2.3.1对事物认知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英汉习语的产生也就存在很大差异。英语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且受地域、气候条件的影响,一些动物与人类一样找到赖以生存的环境,与人类互相依存,而人类又是感情最为丰富的动物,于是便给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由此产生对于动物不同的象征意义。

狗的生活习性接近于人类,人类对于狗的情感倾注得最多,儒家文化是根植于农耕文化的,有异于西方的游牧文化,日常生活对狗的需求度较低,因此对狗的喜爱不像西方人那么强烈。例如有狗的成语和俗语大多是贬义,狗在传统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不好的东西,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头军师”。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与此有关的习语,如a lucky dog(幸运儿), 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西方文化中,狡猾的狐狸是专门要偷吃鹅的,倘若把鹅给狐狸去看管,岂不是送羊入虎口,我们汉语没有这样的认识,因此英语中set a fox to keep one’sgeese在中国人看来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但汉语中有一个接近的习语“引狼入室”。

在如,龙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顶礼膜拜的图腾,是权力、尊贵、吉祥的象征,在汉语习语中也有体现,如“望子成龙”、“乘龙快婿”等。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表示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撒旦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

2.3.2对颜色认知的差异性。

颜色的基本色有三种:红、黄、蓝。对于颜色认知主要通过光谱中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由于国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不同,人类对颜色的认知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习语也就反映了不同地域的这种差异。以红色和白色为例。西方国家英语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出现了red skin(对印第安人的鄙夷称呼),in the red(亏损),red cent(毫无价值的事物)等带有贬义忌讳色彩的词语。而在中国,红色意味着喜庆,吉利,出现了红包、红利、红人、红得发紫等褒义的习语。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英汉思维对比,摈除母语的负迁移
下一篇论文: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