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化内涵
《小妇人》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受到评论家的关注,也是国内了解和研究美国文化的媒介之一。何颖在《温馨的圣诞烛光-浅论〈小妇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6月)一文指出了《小妇人》所体现的拓荒精神所显露的当时美国社会价值观。徐洁2006年在《奥尔科特<小妇人>中反映的美国文化传统》一文中研究了《小妇人》所体现的19世纪中叶的文化,探讨了当时美国较有影响力的女权运动、清教主义、禁酒运动和教育改革运动等,指出从文化角度分析作品这一研究方法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女性主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虞建华主编的《美国文学辞典(作家作品)》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开始把视线放在奥尔科特领先于时代的种族观和女性观上”。事实上的确如此。奥尔科特本人的成长生活经历使她与社会的接触很广,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尤为直接。李巧玲在《<小妇人>中缺少男性人物的写作特点评析》(《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2月)一文中认为,由于缺少男主角的描写,《小妇人》中的女性人物为家庭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负担其了各种责任。朱刚主撰的《新编美国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第六章《女性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把奥尔科特归为19世纪美国女性意识的代表之一,提出《小妇人》里的马奇夫人和乔与19世纪中产阶级所青睐的被动型女性很不同。芮渝萍在《美国成长小说研究》、陈淑仪2004年在《新女性的赞歌》都提出了乔与当时的女性相比已是非同寻常,她敢于冲破社会加在妇女身上的种种束缚,追求自立而且富于责任感,闯出一条与传统妇女不同的道路,展现了新女性形象。
4、 比较研究
国内学界同时也把奥尔科特的《小妇人》与中外一些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比较,从比较文化、比较文学的视角,阐释了奥尔科特的创作,拓宽了奥尔科特研究的视野。
许绮把《傲慢与偏见》和《小妇人》进行了比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认为前者重在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本质,而后者则侧重于对个性独立、自我约束的描写,突出了人格完善的重要性,从而总结出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人格结构造就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易乐湘在《在教育主义与儿童本位之间——〈小妇人〉新件》(《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2月)一文中认为《小妇人》和《天路历程》存在着互文关系,比较了两者的相似之处。
三、其它作品研究
1、青春读物
在奥尔科特其他作品中,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小男子汉》、《老土的女孩儿》、《玫瑰花开》和《花之寓言》等。这些作品在国内都已经有中译本,相关研究主要见于译本的译序,与《小妇人》研究的范围和视角都很相似。“美国文库”这个向来只给美国最优秀作家结集出版代表作的著名丛书,于2005年收入了奥尔科特的《小妇人》、《小男子汉》以及《乔的男孩子们》的合集。陈玉立在《用心灵去感受少年时光美丽的时光》(《中国图书评论》第2期)一文指出,读过《小男子汉》,苦恼中的父母们或许在重温儿童心理时能邻悟到何谓教育的艺术,这本书也能让在户外疯玩太久的男孩们很快安静下来。
2、严肃成人长篇小说
奥尔科特是一位多产女作家,一生中的著作不只是前面提及的那几部轰动和热销的青春类读物,还有多部鲜为中国读者所知的严肃成人长篇小说,如《遗产》、《医院纪事》、《心情》、《工作:经验的故事》、《有色人士兵来信》和《一场漫长而致命的爱情追逐》等,但是这些作品在国内都尚未有中译本。朱刚主撰的《新编美国文学史》对这些作品作了简单介绍和评价,认为《工作:经验的故事》是奥尔科特第一部严肃的成人长篇小说,其中涉及妇女工作权、职业女性在社会的地位、离婚等女性问题,是了解奥尔科特思想的最佳作品;在内战爆发时写的《有色人士兵来信》等废奴作品,使奥尔科特的种族观也可以从中为读者所知。1996年第1期的《译林》杂志上《世界文坛动态》一文认为:《一场漫长而致命的爱情追逐》虽然在19世纪被判定为“内容上太耸人听闻”而难以面世,但以当代读者的眼光看,它仍不失为一部颇具现代意味、引人入胜的小说。
总的来说,对于奥尔科特其他作品的评论研究是整个奥尔科特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奥尔科特研究的意义。
四、国内奥尔科特研究现状简析
奥尔科特的儿童作品在20世纪一直被作为“儿童文学”而受到主流文学传统的贬低,但是从国内奥尔科特研究的近年情况来看,国内学界不再只是把奥尔科特视为儿童文学作家,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开始关注奥尔科特融于作品中的领先于时代的女性观和种族观上。奥尔科特在中国读者中的知名度也随着她的作品的译介而日益升高,对奥尔科特的研究也于近年来逐渐升温,相关论文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多,评论的视角增多,涉及面也更广,但是在日益兴起、热闹的背后,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和反思:
第一,研究主要集中在奥尔科特中期创作尤其是传世之作《小妇人》等儿童文学、青春读物上,而对奥尔科特早期和后期的小说创作缺乏研究。诚然奥尔科特早、后期创作远不如中期创作成就卓著、轰动,但缺了这两个部分,对奥尔科特的研究很显然是不够完整的。
第二, 对奥尔科特女性观和种族观的研究值得更深入探讨,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第三, 对奥尔科特作品多是评论其思想道德教育意义,极少论及艺术价值和形式特点。
第四, 奥尔科特的相当多作品尚未出现中译本,对这些作品的译介和研究有待开发,整个奥尔科特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
参考文献:
[1]朱刚 新编美国文学史[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毛信德 美国小说发展史[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3]芮渝萍 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美)路·梅·奥尔科特 小男子汉[M] 林图 李圆圆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5](美)路·梅·奥尔科特 老土的女孩儿[M] 林图 于会萍译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6](美)路·梅·奥尔科特 玫瑰花开[M] 林图 康谨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