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膜的污染控制与清洗研究

时间:2016-03-19  作者:凌剑 肖志宏

摘要用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对膜的污染控制与清洗的研究表明:超滤预处理、调节pH值、冲洗、添加阻垢剂等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无机纳滤膜的污染状况。其中,超滤预处理和调节pH值的影响大于冲洗和添加阻垢剂的影响。常温下,采用水洗+酸洗+碱洗+酸洗的综合化学清洗方法能使超滤膜通量恢复到新膜通量的97.8%;采用水洗+酸洗+酸洗的方法能使纳滤膜通量恢复到新膜通量的98.5%,并有良好的重复性。
论文关键词:渗滤液,纳滤,超滤,膜污染,清洗

1 实验装置和材料

1.1 实验装置

试验工艺流程中主要包括超滤系统和两级纳滤系统(本实验省去了絮凝沉淀预处理过程,直接用渗滤原液试验)。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膜污染

图1 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流程

本试验中共使用到两种无机膜,无机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8000Da)、无机纳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00Da),膜组件为法国进口,材质由氧化锆、氧化铝及氧化钛组成,膜管外径φ25mm,通道内径φ2.5mm,管长1178mm。最大工作压力≤1.0MPa,PH值适用范围0~14。

1.2渗滤液

渗滤液原液取自广东某垃圾卫生填埋场。所取样的水质如下表1:

表1 渗滤液原液的COD值

项目

COD/mgL-1

pH

色度/倍

范围

1890-2898

7.5~8.5

>800

2 无机膜的污染控制

2.1超滤预过滤对无机纳滤膜的污染影响

图2 无机纳滤不同水样膜通量随时间的衰减情况 图3 表面冲洗对膜通量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在同等操作条件下,直接对渗滤液原液进行纳滤,膜通量下降很快,而经超滤预处理之后的水样进行纳滤时,膜通量随时间的衰减较为缓慢。说明超滤预处理对于减轻无机纳滤的膜污染具有一定的效果。

2.2表面冲洗对无机膜的污染影响

本实验只进行表面冲洗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次冲洗后,膜通量提高了23.3%,第二次冲洗后提高了17.4%,随着时间的增加,冲洗效果越来越差。运行到150分钟时,有表面冲洗和没有表面冲洗的膜通量基本相同(图3)。

2.3调节pH值对无机膜的污染影响

在压差0.32 MPa、温度22~25℃、膜面流速4.2m/s的条件下对超滤出水进行无机纳滤分离试验。试验分两批次进行:未调pH值(=8.37)及调节pH值(=6.5)的水样。膜通量检测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酸性水样的膜通量始终大于碱性水样的膜通量。这说明,将渗滤液的pH值调为酸性有利于减轻膜污染,增大膜通量。这可以理解为调解渗滤液成酸性后,减轻了渗滤液中的Ca2+、Mg2+等的沉淀。

纳滤 超滤

图4 不同pH值下膜通量随时间的衰减情况 图5 阻垢剂对膜通量的影响

2.4添加阻垢剂对无机膜的污染影响

本试验选择了既经济也常见的聚六偏磷酸钠(Na6P6O18)作为阻垢剂,按50 mgL-1的比例在水样中添加聚六偏磷酸钠,并与未添加阻垢剂的水样处理情况对比。试验结果如图5,添加阻垢剂后对提高膜通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减轻膜通量的衰减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本试验采用的是超滤出水,水样中的Ca2+已经在超滤预处理中被部分去除,对后续处理中膜污染的影响变小。而且,渗滤液中污染物质种类繁多,数量较大,膜污染的成因应该十分复杂,仅用聚六偏磷酸钠一种阻垢剂可能不足以减轻膜污染状况。

清洗 清洗

图6 不同清洗用水对膜通量的影响 图7 不同清洗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3无机膜的清洗再生

不同的清洗剂、不同的清洗方式对于同一体系的清洗效果差别很大。对于一种体系的膜的清洗方式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确定。

本研究拟通过改变清洗用水、清洗剂、压力等操作条件,研究适合无机膜+渗滤液体系的膜清洗方法。具体方法是:每次试验之前,采用去离子水进行过滤,测定膜的纯水通量(J0),然后对渗滤液原液进行过滤,当膜通量衰减到初始通量的20~30%时,停止过滤,再次测定膜的纯水通量(J1)。然后采用稀酸(HNO3)、稀碱(NaOH)、表面活性剂(曲拉通),在不同的浓度下对无机膜进行分别清洗,再用清水在高流速情况下对膜进行冲洗,然后测定膜的纯水通量(J2)。根据下式计算不同清洗剂的膜通量恢复率(WFR):

纳滤

3.1不同清洗用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为强化对比效果,本试验选择硬度较高的地下水和去离子水两种清洗用水,在操作压差0.36Mpa,温度20℃,膜面流速4.0m/s的条件下清洗受污染的无机膜。检测两种用水随时间对膜通量的影响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去离子水的清洗效果明显好于地下水的清洗效果。

3.2不同清洗剂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根据渗滤液的性质以及表2中对于不同清洗剂的介绍,本试验选择强酸(稀硝酸),强碱(氢氧化钠),以及表面活性剂(曲拉通)进行膜清洗的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两种清洗剂联合清洗污染超滤膜即采用HNO3+NaOH+ HNO3(即先酸洗再碱洗再酸洗的方法)清洗,清洗效果最好。这主要和膜表面污染物的形成过程有关。在超滤膜表面污染物的形成过程中,胶体粒子和一些有机物质最先形成,碱金属离子所导致的沉淀物随后覆盖在原有污染物质之上。先用酸洗可以首先溶解掉这些碱金属沉淀,提高了之后碱洗的效果。

三种清洗剂对无机纳滤膜的清洗效果依次为HNO3>曲拉通>NaOH。

表2 不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

清洗剂

浓度

J0

J1

J2

WFR

超滤

HNO3

1.00%

270

36

110

31.6

NaOH

1.00%

272

25

78

21.5

曲拉通

1.00%

270

32

50

7.6

HNO3+NaOH+ HNO3

1.00%

269

18

263

97.6

NaOH+ HNO3+NaOH

1.00%

273

20

198

70.4

纳滤

HNO3

1.00%

52

18

44

76.5

NaOH

1.00%

53

22

24

6.5

曲拉通

1.00%

51

17

22

14.7

3.3清洗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图7给出了不同清洗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出,清洗时间以20分钟为佳。

3.4清洗压力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图8 不同清洗压力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室温下,选择强酸和强碱分别对两种无机膜进行清洗,研究不同压力下,无机膜的清洗效果。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让环境创设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下一篇论文:磁强化臭氧深度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环境保护论文
最新环境保护论文
读者推荐的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