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比较贾岛《寻隐者不遇》和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一)

时间:2016-03-27  作者:谢伟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虽同
论文关键词:为寻访隐者,同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二者细较起来还是有

合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经历的不同做出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归隐;意象;情感氛围;意境;

贾岛和李商隐,同为唐朝诗人,但前者生活在唐中期,后者生活在唐晚期,虽然他们的生活大相径庭,但其在思想上还是有共同之处即有一种出世归隐之思。贾岛早年为僧,法名无本,后韩愈见而怜其才,于是教他为文,并让他还俗应举,时已三十四岁。〔1〕其后久困名场,生后拮据,晚年做过遂州长江主簿、普州司仓参军等低级官职。因为科举的屡次失意、生活的挫折让诗人晚年有了强烈的出世归隐之思,他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声”(《送无可上人》)之下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2〕《寻隐者不遇》写于何时已不可考,但笔者认为应写于贾岛早年为僧的时期,诗中的隐者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诗人自己也追求向往这样的生活,“寻隐者”其实可以看作是诗人自己在寻找隐者那种超世独立、傲然一切、空寂宁静的心灵境界,这和他早年为僧的心境是密切相关的。同样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写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基本可以断定不是写于作者早年,少年得志的李商隐不会有这种归隐出世的思想,应当写于作者生活的中后期即牛李党派斗争激烈,诗人长期沉沦幕府、落魄江湖、很不得志的时候。这两首诗虽同为访(寻)隐者不遇,同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虽然相近,但并不等同,细加咀嚼,实存差异。下面试从诗中的意象、作者的情感氛围以及诗的意境等方面作出具体的分析。

寻隐者不遇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一)

贾岛 李商隐

松下问童子, 秋水悠悠浸野扉,

言师采药去。 梦中来数觉来稀。

只在此山中, 玄蝉落尽叶黄落,

云深不知处。〔2〕 一树冬青人未归。〔3〕

1、意象的选取上,贾诗轻灵飘逸,李诗较凄清萧瑟

两首诗都通过了一些意象描绘出了隐者居住的环境,但在意象的选取上却有所不同。贾诗中隐者居住的地方在深山中,四周是苍翠的轻松,头顶是悠悠的白云。其中的意象“松”、“童子”、“药”、“云”、“山”所组成的整个画面让人感觉到轻灵飘逸,仙气飘飘。“松”、“云”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意象中经常出现的,“松”用来比喻人的品格高洁,如“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帧《赠从第》)。〔4〕“云”大多和隐士高人联系起来,如李白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4〕而这里也把隐士的那种高风亮节的精神展示给了我们。“药”、“童子”这两个意象总是使我们联想到道家的一些高人或隐士,他们远离尘嚣,过着采药、参禅、弹琴、读书的闲适生活,保持着自己内心的虚境。贾诗中的隐者以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通过这些意象,使我们看到隐者的形象就是一个有着仙风道骨的仙人形象,同时这些意象也显得轻灵飘逸了。而李诗中的意象“秋水、野扉、玄蝉、黄叶、冬青”则显得比较凄清萧瑟,因为所有的景物都是秋天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秋天本身就是一个万物飘零的季节,昔人感秋,可以说传统悠久,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4〕是感秋之滥觞;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4〕开启了帝王的感秋;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4〕是代游子思妇悲秋。今人感秋,情意深远,要么借秋来感慨自己的身世遭遇;要么借秋来感叹韶华的易逝;要么借秋来暗示自己的心境的凄凉等等。李诗中的隐者居住的地方多萧瑟之景,所以这位隐者不如贾诗中的那位隐者飘逸潇洒。

2、作者的情感氛围不同,贾诗的基调更平和,李诗的基调更哀沉

前面已经提到,贾岛的这首诗应作于其早年为僧的时候,那时作者还未入仕途,一心只参禅念佛,他的内心是比较平静的,对待万事万物也是一种虚静的心态,他所追求的也是真正的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不为尘世俗事所累心,真正的像老子说的那样“涤除玄鉴”。〔5〕诗中所刻画的隐者便是这样的高人,每天以采药为生,以青松、白云为伴,心境平和自然,没有人生不得意,仕途不得志的悲哀。而李诗却是写于作者被卷入党派斗争仕途不得志,身心疲惫的时期,大有一种归隐山林的想法,而此诗“访隐者”即是其心灵的外化,借“隐者”寄托其归隐出尘之思,正如诗人在《北青萝》中:“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3〕但这种归隐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归隐,是一种怀才不遇后的失落与痛苦,是诗人在政治上不能谋求与自己才能相当地位的悲哀。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仕与隐始终是摆在中国文人面前的两条可供选择之路,要么入世而仕,要么出世而隐。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开始,中国文人便一直以“仕”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追求,同时也是最高的追求。李诗中的隐者也应该是一位仕途不得志而寄情与山水之间的贤士,诗中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少了贾诗中平和的心境,所以诗的基调也显得更加的哀沉。

3、营造的意境不同,贾诗较古朴淡远,而李诗则深沉凝重

由于意象选取上的不同和作者的情感氛围不同,使得两首诗的意境也不一样。贾岛这首诗一反他的主导风格奇崛幽深,而是采用一些常见的意象“青松”、“白云”、“童子”等来营造整首诗的意境,没有生僻的用字、险怪的意象、浓艳的色调,整首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正如姚南强所说:“苦吟派诗人又十分崇尚禅门超尘恬淡的清修意境,贾岛自己亦始终保持着禅僧的‘衲气’,故在用字造句上也讲究朴素无华、平淡贴切。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当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诗。”〔6〕加之诗人本身心境平和,淡远,所以整首诗的意境显得古朴淡远,读来使人心境空灵,仿佛也处于那种青松、白云围绕的仙境之中。而李诗由于意象的选取上本身较凄清萧瑟,“秋水”、“野扉”、“黄叶”、“玄蝉”、“冬青”,这些深秋的景物让整首诗的意境深沉、凝重,读来无轻灵之感更多的是深沉、凄冷。

总之,这两首诗初读来更多的是相似之处,但仔细品读、分析,结合作者本身的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之后,会发现两首诗有很多的不同,这让我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应更多的关注作者的内心体验和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


参考文献:
[1]齐文榜校注.贾岛集校注(前言)[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黄鹏.贾岛诗集笺注[M].巴蜀书社.
[3]清人冯浩校注.玉溪生诗集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5]任继愈.老子新译[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姚南强.禅与唐宋作家[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奥尔科特研究在中国
下一篇论文:艾特玛托夫与俄罗斯“农村散文派”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