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反传统者_读者反应批评——从“读者反应批评”角度解读《秀拉》

时间:2013-01-04  作者:秀拉

论文导读::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展现了黑人女性寻求独立自我的过程。传统的解读认为小说中的两个女性角色奈尔与秀拉分别代表的是传统与反传统的女性代表。运用“读者反应批评”对文本的细读分析,填补空白,可以最终颠覆传统解读形成的“期待视野”,揭示莫里森这部作品中除了秀拉以外的另一位反传统的女性角色—奈尔的身份认同过程,实现了新的意义建构。
论文关键词:秀拉,读者反应批评,传统
 

《秀拉》作为托尼. 莫里森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展示了黑人女性寻找独立自我的过程。因此,许多评论着重于研究这部小说中女性的成长过程与自我身份认同的实现过程。在刘慧玲2009年3月发表于《外国文学评论》的“国内托尼.莫里森<秀拉>文学批评和接受的特点与成因研究”一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对《秀拉》的研究上,上世纪的文章主要运用了“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及“叙事学等的形式文论和方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一些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如原型批评,心理分析,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等在《秀拉》的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运用。”

国内“读者反应批评”在对《秀拉》的研究上运用得比较少,解跃芳在“用读者反应批评解读托尼.莫里森的<秀拉>”一文中,主要从读者反应批评“空白”和“否定”的理论角度来分析主人公秀拉的“恶”,分析了小说的审美价值和读者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为了更深入展现这部“作者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体现“作者的创作特色和思想”,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使用“读者反应批评” 解构小说中两个女性角色反传统者的身份形成过程,进一步体现“读者反应批评”的“填补空白”和“修正期望”对于深入解读文本过程中意义建构的作用。

读者反应批评家喜欢在分析文学作品时采用现象学的理论。现象学的两大代表人物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认为,物(世界或事物)的意义是由观察者的理解决定的。也就是说,观察者在“决定所观察事物的意义时扮演着中心角色”。现象学着重探究观察者的意识。世界的样子是由我们意识如何反映它来决定的。因此个体的大脑才是“所有意义的中心和起源。”因而批评家采用了这种哲学的文学理论旨在尝试“进入作者作品的世界,或者在阅读作品时实现对作品本质深层次的理解。”

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倾向批评)领域的两个重要人物是汉斯·罗伯特·耀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他们在该领域中分别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期待视野”和“填补空白”。汉斯·罗伯特·耀斯认为不同时代的读者,因其不同的文化标准和价值,对同一个文本会有不同的反应。阅读伊始读者反应批评,读者会先行产生对作品的期待,然后随着阅读的深入,新的阅读感受出现,从而改变了“期待视野”,甚至有可能颠覆原来的“期待视野”。沃尔夫冈·伊瑟尔认为“文本充满了缝隙,空白,歧义,不确定性,这些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填补, 联系起来或发展的。”因为读者自身有不同的经历,信奉不同的文学以外的准则和价值观,他们在阅读时会结合这些个人的因素,去读懂文本隐藏的含义。这就是文本“具体化”的过程。“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来,是在读者调整和修正自己期望的过程中产生的,而这种期待是读者在理解自身与文本之间的辩证关系时所形成的。读者反应批评家认为读者对作品的反应促成了文本意义的确立。一个文本只有在被读者阅读,并和读者的个人经历结合在一起才是有生命的。

正如在托尼. 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一样,如果读者细读,也能够发现这种理论在对小说的理解过程中体现。刚开始读这部小说,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奈尔是马里迪安黑人社区里面的传统女性,而奈尔最好的朋友秀拉,则是一个不受传统束缚的女性中国论文网。从表面上看,奈尔过着正常的黑人女性的生活,成长于目前的教导之下,从小到大都循规蹈矩,长大后嫁人生子。从广义上来说,或者从大男子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这种生活是传统的,正常的。至于秀拉,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割破,以此来吓退试图骚扰奈尔与自己的那些白人男孩,还曾经眼睁睁地看着烈火吞噬了自己的母亲,后来又一言不发地离开村子达十年之久,回来之后就把祖母送进养老院,而且还不断地与不同的男人产生纠葛,又不断地抛弃他们,连奈尔的丈夫也未能幸免。她的所作所为似乎让人无法理解,因而读者很容易就会认为秀拉是个个性古怪,反抗传统的女人,而认为奈尔是一个传统的女性。

但仔细一读,读者可能会发现这个论断下得太过草率了。“反传统”这个词,我们在此处可理解为“独立,独特,与传统不同”。在细读过程中,我发现不只是秀拉,奈尔也是反传统的女性。两位女性角色的区别在于秀拉展示了自己勇敢的一面,而奈尔则把它隐藏在自己传统的表象之下。

奈尔的外祖母—海伦娜的妈妈是个妓女。海伦娜是由自己的外祖母养大的读者反应批评,并远离了自己的妓女母亲。因此奈尔是在海伦娜的严厉管教之下长大的,因为海伦娜害怕奈尔遗传了自己母亲堕落的种子。她们想做好人,或者起码看起来像好人,这样就不会被社区里的人瞧不起。“在海伦娜的一手抚育下,女孩子长得既听话又懂礼,小奈尔表现出来的任何热情都被作母亲的平息下去了,到后来,母亲终于把女儿的想象力驱赶到了地下。”她看到母亲为了参加外祖母的葬礼而打扮起来,并费尽心思地用牛奶糊来修饰自己的肤色,在去辛辛那提的火车上上错了白人的车厢,海伦娜在转到黑人车厢的时候遇到了检票员,她对白人检票员屈膝卑微的讨好后来受到了黑人男性的鄙视。从此奈尔决定要规规矩矩地做黑人社区的一份子。她忍受不了他们鄙视的眼神,不允许自己有和妈妈同样的遭遇。后来,她的喃喃自语透露了她的真实内心世界:“我就是我。我不是他们的女儿,我不是奈尔。我只是我。我。”很明显,从那以后奈尔就找到了她的自我认同。她不只是她母亲眼中的女儿。她有自己的想法,何时体现出这些想法只是时间问题。她母亲讨人嫌的行为已经给她上了一课,那就是一个人永远不要表现得和自己的群体不一样。因此她把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

秀拉出生在一个气氛轻松和谐的家庭。她家的两个主心骨,祖母夏娃和母亲汉娜对孩子们都没有严格的要求。夏娃的丈夫抛弃了她,为了养大三个小孩,她在铁路上躺了下来,失去了一条腿,获得了铁路公司的赔偿。外祖母历尽艰难困苦,终于把孩子们拉扯大。生活的艰辛把她磨练得刚强而又不拘小节。她的睿智与坚毅也让秀拉敬畏。汉娜美丽和善,丈夫死后的每个夜晚都与不同的男人度过。她对这些男人温柔又善解人意,从不向他们提出什么要求,因此他们的妻子不能不在家务上多花点心思来留住丈夫的心。在外祖母和母亲的影响下,秀拉的性格里糅合了两个人的特点。她不是一个勇敢的人,相反,在恐惧之时会失控,例如做出割破自己的手指头这样的事情:当时她惊慌失措,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奈尔注意到了这一点。后来秀拉摇摆着“小鸡”,意外导致“小鸡”脱手掉下湖中被淹死。秀拉不知所措地看着吞没了他的湖水在泛起阵阵涟漪后恢复了平静而大哭起来的时候,也是她告诉秀拉应该怎么做。离开社区十年以后,秀拉回来了,并因为害怕自己的祖母而把她送进了养老院,奈尔对此评论道:

“她现在总算明白了。秀拉跟以往一样,只能作出一些琐碎的决定。当面临严肃的重大问题时,她就会不负责任地感情用事,而由别人去收拾残局,就拿那次她割破手指头来说吧,不管那帮小坏蛋怎么样,她完全用不着那么狠心地对待自己;可当时秀拉确实是吓坏了,她只能弄伤自己来保护自己。” 11

秀拉听从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的身份。她出去看世界,读大学,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在偷听到汉娜说她对自己的爱只是出于天性读者反应批评,因为自己是她的女儿,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疼爱,她决定一切都得靠自己,因为自己是唯一可以依靠的人。这也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回到社区以后,她身边的男人换了又换,是因为她想找到一个在思想上能和自己共鸣的人,而她并不在意身体。在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想找的另一半之时,她就抛弃了他们。裘德后来发现了秀拉对待男人的态度,私底下对她有了一些想法。“一个有趣的女人,他心想, 她倒不怎么难看。但他能看出她为什么没结婚;她可以拨动一个男人的心弦,但激动不起他的肉体。” 12所以,当秀拉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把他看得和其他男人有什么不同,她并没有真正地爱上他中国论文网。在她的逻辑里,男人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只追求感官快乐的男人。作为奈尔的一个那么好的朋友,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奈尔会愿意与自己分享男人,就如她们小时候分享每一样东西一样。因此当奈尔指责她和裘德发生关系的时候,她说:“我又没有杀害他,我不过是跟他睡过觉。既然我们曾是那么好的朋友,你怎么总是耿耿于怀呢?” 13

当秀拉最终找到了一个可以与自己交流的人—艾杰克斯,一个真正能和她交谈的人,她把自己的心献给了他。但结局是悲惨的,因为像艾杰克斯这样的男人是没有做好要承担起照顾一个女人一辈子的责任的准备。当秀拉想安定下来,做一个普通女子的时候,她被抛弃了。她把自己献给了艾杰克斯,失去了自我,所以她死了。

奈尔和秀拉如果不能说是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起码也是相似的。奈尔去看望夏娃的时候,夏娃把这个事实指出来。奈尔以为夏娃把自己和秀拉弄混了,但夏娃却说:“太像了。你们俩,你们之间从来都没什么区别。” 14 夏娃还指责奈尔眼睁睁地看着“小鸡”淹死。后来奈尔回忆道: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悄悄地为自己的平静感到骄傲:当时秀拉手足无措,可她却仍能控制自己,她面对秀拉那惊恐羞惭的眼神深表同情。如今看来,她当时所想的是成熟,安详和同情不过是随着一阵欢快的冲动之后而来的镇定。就像‘小鸡’的身体激起的漩涡上又平静地复原了一样,她的欢快却为一种满足所冲刷掉了。” 1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历史演义小说与金庸武侠的巧妙融合_武侠漫画
下一篇论文:浅议浪漫主义艺术歌曲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与汉斯立克形式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的二元对立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