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图书情报

OPAC2.0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传统的新生

时间:2012-11-21  作者:

论文导读::和OPAC2.0诞生了。是中国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优良学术传统的体现。古典目录学和现代目录学的困境。
论文关键词:OPAC2.0,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古典目录学
 

1古典目录学和现代目录学的困境

1.1古典目录学的困境

中国古典目录学(传统目录学)有两种主要形式:有解题之目录与无解题之目录。其中之解题向来被认为是中国目录学的精华所在,是中国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优良学术传统的体现。

章学诚说:“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语此。后世部次甲乙,纪录经史,代有其人,而求能推阐大义,条别学术异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见于坟籍之初者,千百之中不十一焉。”[1]这种观点到近代占据主流,如刘咸炘就说:“所谓目录学者,古称校雠学,以部次书籍为职,而书本真伪及其名目篇卷亦归考定。古之为此者,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信息传播,与西方所谓批评学者相当,中具原理。至于校勘异本,是正文字,虽亦相连,而为末务。”[2]

代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学术传统的经典之作是刘向父子的《七略》及纪昀等人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两部书的核心就是为每部书所撰写的提要或曰解题。提要的摘要和一般的书评尚有区别,书评的任务更多的是介绍,而非“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如此之提要,需要具有学术专长的专家方能完成,所以,一般编目员可以完成“部次甲乙”的任务,需要“校勘异本,是正文字”的现代图书不多,但要完成“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力量尚不足。CNMARC的字段中虽有提要、文摘等项,但实际操作中它们多被省略,或者多为广告宣传以及简单摘抄作者的话。如果说传统目录学的部类只是被西方目录学的分类所取代的话,那么最精华的解题则基本上被现代目录学抛弃了。

1.2现代目录学的困境

进入网络时代,现代目录学发生诸多变化,推动图书馆编目工作不断变化。如套录数据使编目员产生巨大惰性,忽视对文献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揭示。而日益发展的编目外包更是完全扼杀了编目工作,解放了惰性论文怎么写。外包商的数据更是暴露诸多问题,由于外包商的数据工作人员多是简单机器操作,把数据加工理解为重复的体力劳动,部分外包商又追求商业利益和效率,对数据质量控制不严,致使书目数据出现标准不一、分类粗糙、标引不精,甚至张冠李戴、著录错误。编目外包的这种低水平如果得不到纠正,恐怕连现代MARC也要遭受类似中国古典目录学被抛弃的命运。

编目外包的技术本质其实仍是编目协作,即当今网络环境下,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全球都可协作编目,尤其是基本数据,把编目的工作交给一个单位来做,然后其他单位来共享这些书目数据。这和早期的编目协作宗旨是一致的。但它的社会本质则是在商业社会中技术和商业结合,由商业利益驱动的商业模式。正是这一社会本质决定了它要追求利益极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这是编目外包毁灭现代目录学的原始驱动力[3]

2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传统的新生

2.1WEB2.0的诞生

网络在摧毁旧的事物时,也带来新的机遇。相对与WEB1.0时代,WEB2.0时代的网络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Web2.0 注重用户的交互和参与作用信息传播,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用户在模式上由过去单纯的利用网络而向“共同建设”网络方向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方向发展。当基本的网络平台搭建好后,网络就交给了用户,用户和网络建设者之间的界限就逐渐泯灭。一个好的网络就是能激起网民参与热情的网络。一个网络的信息增长越是依靠用户,这个网络2.0的程度就越高。或者说,WEB2.0时代的信息增长主要来源于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下,LIB2.0和OPAC2.0诞生了。

2.2当前OPAC2.0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LIB2.0和OPAC2.0是将WEB 2.0的思想和技术运用于图书馆和目录检索中的产物。在Web2.0和Lib2.0等新型网络技术和服务的影响下,OPAC2.0应运而生。

当前的OPAC2.0出现了许多经典案例,在这些案例中,讨论较多的是界面、输入提示、分面浏览和导航、排序和推荐、输出选择、地图和位置显示、FRBA化显示、用户参与、RSS推送等内容[4]。在众多的声音中,Keven(刘炜)以他一贯的反思者性格质问“什么是真正的OPAC2.0”,[5]他认为应用上述功能并不等于就是2.0,“作为Web2.0的领域应用的图书馆2.0的最重要的内容,OPAC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失了2.0的灵魂:社会性,可以解读为:开放与互动。一个封闭的、仅仅以一个馆的书目记录为内容的OPAC,不能提供读者评论、标注,不能集成数字资源,不能融合Web资源,不支持开放数据(如OAI)以及开放服务(至少是Wedget/Gadget),即使界面设计得再2.0,骨子里仍然是1.0的”。这就是说OPAC2.0的本质是要向一切开放,和读者互动。实际上,2.0的核心在于一旦它形成面世后,它的成长应该更多地依靠“读者”,信息的增加越是依赖读者,那2.0的属性就越高。读者增加信息的值体现了互动和开放的程度与质量。

在OPAC2.0的众多讨论中,笔者最看重的是读者参与。读者参与有多种表现形式,经典的如豆瓣网中的增加书目、添加评论,一些图书馆的OPAC中已经允许读者在书目记录中增加评论、添加“标签”、给文献评级等等。遗憾的是,这些讨论中尚未谈到中国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而笔者以为,OPAC2.0正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优良传统新生的机会。

2.3 OPAC2.0模式下为何允许“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新生

前面我们分析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目录学的典型形式就是“提要”: 一是介绍考辨著者,即作者版块;二是评述书的内容及特点,即内容版块;三是评价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撰写提要的困难在现代MARC条件下,并不在于添加一个字段,而在于要把这一字段标引好,就必须详读原书,甚至对该书有一定深入的研究信息传播,这样才能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要求,这非一般编目员所能做到,而且时间也不允许。

而在2.0模式下,由于读者用户是添加信息的主力,而读者是真正阅读书籍的人,并且其中不乏专家型的读者,这样,读者就成了撰写提要的最佳人选。

因此,在OPAC2.0模式下,图书馆只需创建基本的目录信息,供读者检索书刊即可。而更深层次的书目信息编制就可以交给读者来完成。

2.4 OPAC2.0模式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模式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OPAC2.0模式下的书目信息分成两大块,一是图书馆编目员制作模块,它主要包括题名、责任者、出版信息、馆藏信息;而另一块就是传统提要包含的信息。

考虑到一般读者可能不愿将自己的评论分类过细,也可以分成简单易辨的三个版块,如作者版块、评论版块、相关著作版块,甚至就只设立一个供读者参与的评论版块。

在这种模式下,图书馆编目员要完成的主要是物理定位作用,使读者能找到某种书,而读者提供的目录信息则可以完成知识定位与学术定位作用,从而满足更多读者的深度检索需要论文怎么写。读者书的熟悉程度和工作时间使他们能够独抒己见,有助于实现深度检索。而专业读者尤其是专家读者的专业点评将有助于普通读者理解该书在学术上的地位和在学术史谱系上的位置。编目员或者网络管理者可以通过浏览对读者意见进行开放性和有序化管理,并对评论数据进行挖掘,进一步梳理出一些阅读倾向,为采访、典藏、导读等工作做参考则是图书馆管理层应该做的工作。

一个好的2.0网络,一定要是读者积极参与的网络,一个好的OPAC2.0网络,也应该是读者积极贡献目录信息的网络。评价一个OPAC2.0网络的好坏,就应该看其书目信息中读者贡献信息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OPAC的2.0程度就越高,网络建设的就越成功。

3两个OPAC2.0案例简评

3.1Vufind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选择两个OPAC2.0的案例进行简单评论。首先是Vufind (http://vufind.org/),这是Villanova大学开发的一个OPAC2.0 项目,目前(2010年4月28日)的数据量为994,598 ,所收录的数据包括书目数据、本地期刊、数字资源、机构知识库、机构目录、其他图书馆藏品等等。Vufind不仅提供一站式搜索、标签等,笔者最看重的是他的评论版块(见图1)。

古典目录学古典目录学

图1

图1是一个检索结果页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holdings”是目前的馆藏信息信息传播,是由编目员添加的,“Description”则是版本基本信息,包括ISBN、物理描述(页码等)等,“comments”(见图2)、“reviews”(见图3)、“except”、则是链接或由读者添加的评论,它们就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similar items”则可以提示读者相关著作,但是仅是该库收藏著作,且读者不能就此添加信息。另外,Vufind缺少对责任者信息进行编辑添加的版块,点击它的责任者链接,只是该库中同一责任者的其他作品,这尚不能完全满足我们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要求。

图2

图3

3.2 汇文Ilib

另一个案例,我们不妨选择国内常见的江苏汇文制作的Ilib系统,该系统近年也添加了许多2.0功能。我们以随机检索的一条记录为例(见图4)。

古典目录学

图4

从图4可以看出,读者能参与的版块主要是评价版块,另外,相关资源也非编目员所编辑。整体来看,读者能有所作为的版块太少,2.0的程度尚十分低。按照笔者的设计,其中的“责任者附注”、“提要文摘附注”都可开放给读者进行编辑。

4结束语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OPAC2.0允许读者参考文献录学界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注释:

[1] 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刘咸炘.刘咸炘论目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

[3]Keven(刘炜).什么是真正的OPAC2.0?.2007-06-30.http://www.kevenlw.name/archives/447.


参考文献:
[1]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刘咸炘.刘咸炘论目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3]戴行德,钱京娅.图书馆编目外包的利弊分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3).
[4]胡小菁.论新一代OPAC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5):57-71.
[5]Keven(刘炜).什么是真正的OPAC2.0?.2007-06-30.http://www.kevenlw.name/archives/44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关于提升图书馆员素质的思考_信息传播
下一篇论文:谈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认知_管理创新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图书情报
    无相关信息
最新图书情报
读者推荐的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