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体育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习武兴趣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中华武术又称“国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受中国古代道家、儒家、释家等诸子百家等思想的影响,中华武术主要是以身体技击动作为主,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态,以精、气、神协同,注重内修外练,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显而易见,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大大的扼制了学生对武术的学习氛围,唯有创新才能促使武术教育走出重围。
关键词:中华武术,传统体育,习武兴趣

 

前言

中华武术又称“国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受中国古代道家、儒家、释家等诸子百家等思想的影响,中华武术主要是以身体技击动作为主,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态,以精、气、神协同,注重内修外练,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华夏武术,在历经千百年形成了的自己独有的武学文化,同时武术又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卫、强身、健体的民族性格和中华民族独有的武术文化特征。

中学时期开展武术教学主要是针对身体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主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中央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们来说是过于冗长累赘了。唯有创新和改革传统教学形式,变革教法,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才能使武术这一国术发扬光大。论文参考网。怎样才能让中学生习武、爱武,增加她们对武术的兴趣呢?我觉得必须再次从影响习武兴趣的动机下手,然后在根据问题解决问题:

1.分析影响习武兴趣的动机的内容

1.1对武术认识上的偏差

中学生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认识武术的,其渠道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武术的认识和习武动机的形成。中学生最初认识武术主要是通过武打电影、小说、电视和朋友介绍,现代中国的两次武术热潮分别以功夫片和武侠片为先声的武术影片掀起来的,然而作为文艺作品的武术影视片和武侠小说多采用艺术夸张的手段,这势必与武术的现实本质产生偏差甚至背离,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人甚至利用武侠小说和武术影视带来的一些虚幻的东西进行欺诈。如武术影视和武侠小说的一些神话武技被武术馆校作为广告“发扬光大”,使一些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学生上当受骗。

1.2 武术教学范围狭窄,内容单一

现行武术仅突出规定套路,缺乏包含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武术。武术体操化,这在中学武术教材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习武兴趣。这主要和我国武术发展的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武术进入奥运会是我国人民的心愿,为实现这个愿望,就把武术统一化、规范化,发展方向定为“高、难、新、美”使武术脱离了传统发展,成为影响武术人口习武兴趣的重要因素。

1.3 教学环节及教材滞后

在武术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及教材的完备是武术教学工作的基础。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通过、磁带、书籍等进行学习,然后再教学生。体育教师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学生习武的兴趣,对学生产生的习武动力机产生消极的影响。

1.4武术课时少是影响武术教学的最大难题

武术教学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它具备1“三多”的特点:一是动作数量多;二是路线方向复杂变化多;三是每个动作所包含因素多。学生需要比较长时间学习才能掌握,而实际武术课时又相当少,这样就不可能达到学习掌握的预期目标,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论文参考网。

2.对影响习武动机的对策

2.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的认识武术

中学生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认识武术的,其渠道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武术的认识和习武动机的形成,我们首先让学生认识武术,我们要加强武术教材、录像、磁带等编排录制。在学校中广泛放映,让学生们看到真正的武术,现实的武术,能健身的武术,酷酷的武术,对培养学生习武动机起着积极作用。

通过活泼多样的武术教学不仅可以锻炼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们的体能,同时

也培养了中学生不怕吃苦、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及健全的个性心理。因此,在中学开展武术活动具有积极的教育功能,值得我们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入拓展其教育功效。

2.2增加教学范围

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们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诸如跳绳、呼啦圈等易学、易用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也越来越常见于中学生的体育教学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而武术由于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动作舒展大方、有力、节奏鲜明等深深地吸引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当中应当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兴趣为本,通过“玩”的教学形式,由浅及深,逐步引导学生们攀登武术的高峰。现代好多学生对武术还是不清楚,以为武术是像电视里演的一样飞来飞去,我们要学生们接触武术,让学生们认识真正的武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进行教学。

2.3提高教师的武术水平和能力

2.3.1.浅谈现代武术教师水平

在中学阶段,由于中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较少,对武术动作的理解较差,基本上会是单纯的模仿动作和记忆动作。而不是去理解它。以至于传统的武术套路对他们来说,过于枯燥和没意思,使他们将热乎劲过去以后就会对武术没什么兴趣了。这样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中学的体育老师多数是田径和球类专业毕业的,对武术项目相对来说不是很了解。武术是内外结合的运动,没有用一定的时间来研究它,想学好武术简直是痴人说梦,空谈而已。所以如果没有过硬的老师教授,使学生学习武术后认为武术不过而而,这样就会对武术产生抵触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练习武术的热情。

2.3.2科学认识学生,区别对待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学时期,是由儿童到青少年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人体生长最快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人在体态,技能等各个数据上有很大的变化,人在今后的身体变化将主要看中学时期的发展情况。正因为这样,更应该重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经常的练习武术则是一个很好的运动形式。因为武术讲究精神一致,上下平衡。全神贯注,虚实结合,快慢分明。武术既是健身的良方,又是强体的妙着。同时对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优良品质的塑造有积极的作用,符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所以说体育锻炼在这个时期显得由为重要。

3.对武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3.1不拒一格兴教法,千方百计谋教学,真正使孩子在武术中感受到习武的乐趣

要让中学生对武术感兴趣,首先就是要科学创新教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中学生通过习武,感受到习武的乐趣从而热爱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武术这一传统国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由于传统教法使得武术老师在教学上只能采用“注入式”教学,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学生往往只有模仿,没有创造,更谈不上学习武术的乐趣了。显而易见,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大大的扼制了学生对武术的学习氛围,唯有创新才能促使武术教育走出重围。

科学创新教法是指改变传统武术教学的僵化形式,在内容上做科学的选择,针对中学生的身体特征,适度调整强度,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学到知识。对传统教法诸如:完整法与分解法、集体练习、分组练习、比赛性练习等,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有所剔减、适当变化,增加些展示性、激发性、鼓励性的练习平台,通过互动和鼓励来使学生进步,教师欣悦。如:根据武术动作,结合欢快的音乐,自编些由浅入深的武术操,或是为突出某部分动作的练习效果,用电脑制作动画教学等,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充分、更深刻的体验到习武的乐趣。其次,应当大胆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新教学手段、新教学理念、新教学课标,创新武术教学模式,科学的针对中学生的身心成长特征,创造性的将:音乐融进课堂,制定特殊的“情境式教学”。

3.2通过课堂游戏,引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谓挖空心思,想了多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准备活动只不过是活动,是让其从文化课的气氛中走出来,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当中,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做准备。“听数报团”“拉网捕鱼”,球类中的“圆圈追球”,“运球过杆”等。同样是跑,但它更加注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开心还给了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从而达到了准备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各校应深化加强武术教学方面改革。武术的发展基础主要是广大的儿童和青少年爱好者,学校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成材的基地,各校应加强武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武术教学不仅培养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文化休养还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学校体育教育体制侧重于体育科学知识理论的培养,这也是应试教育的结果,面对传统文化教育只是轻描淡写,也忽视了对武术这一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武术教学采用区别于西化了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加深学生对武术的了解,才能培养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爱国者和建设者。论文参考网。

5.1 建议

5.1.1 在掌握基本拳法的基础上加以技击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达到强身健体自卫的目的。

5.1.2 加强武术教材、录像、磁带等编排录制。在学校中广泛放映,对培养学生习武动机起着积极作用。

5.1.3 增加武术课时数。让学生全面充分体会学习武术这一民族体育项目的内涵,树立学生良好的习武动机。

5.1.4 在教学手段方面。要加强知识教学;不但要讲述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也要讲中国武术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安家落户”的现状。

5.1.5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器、多媒体。

5.1.6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体育师资水平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能力,以身立教,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教程(上册)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陈琦 刘儒德主编 .教育心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1
[3] 运动生理学 体院普修教材
[4]《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写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第一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5] 周之华《武术》教育出版社 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论文:浅谈如何增强大学生体育课兴趣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体育论文
最新体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