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震后羌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以及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震后,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现状,发展
1、震后羌族的基本情况
羌族聚居地位于四川的西北部,处于岷江上游。震后羌族约有有人口30万,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其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汶川地震的重灾区。震后羌族人民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大部分地区的房屋都建筑都重新修建。因其生活环境的改变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体育活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
羌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按其存在的形式进行了分类:
传统节日
|
羌族的春节
|
固定的聚会、共同娱乐、欢宴、一起跳锅庄舞
|
农历十二月三十
|
羌历年
|
杀猪宰羊、祭天神、祭牛神、跳沙朗舞
|
十月初一
|
打靶节
|
骑马射箭
|
正月十七
|
祭山会
|
祭天神、山神、树林神
欢宴唱歌跳舞
|
四月十二
|
川主会
|
唱歌跳舞
|
六月二十四
|
妇女节
|
挨户传教歌舞
|
五月初五
|
宗教祭祀活动
|
主要的舞蹈
|
铠甲舞
|
时间不定
|
跳於菟
|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
|
跳沙朗
|
时间不定
|
牦牛愿
|
在巫师的带领下跳皮
|
七月
|
|
鼓舞
|
|
巫舞
|
皮鼓舞、跳“麻龙”、猫舞
|
祭祀时
|
葬舞
|
丧歌、盔甲舞
|
葬礼时
|
生产劳动中
|
推杆比赛、溜索、羌族摔跤、扭棍子、撵趟子
|
时间不定
|
日常娱乐和游戏
|
观音秋、抓石子、斗鸡智力体育(棋牌类)、特技体育(武术)
|
时间不定
|
表一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3、震后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
3.1震后现存传统体育活动内容的现状
通过问卷和实地的调查发现现状,震后许多传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很多活动依然完整的保存下来。我们把这些活动按起开展的频率来进行分类。我们将体育活动的百分比大于百分之六十的视为常见的活动、在百分之六十到二十之间视为比较常见的活动、百分之二十到一之间视为罕见项目论文提纲格式。零则是消失的体育活动。
常见的传统体育活动有:骑马射箭、跳沙朗舞、铠甲舞、羌族摔跤;比较常见的体育活动:观音秋、抓石子、斗鸡、智力体育(棋牌类)、特技体育(武术;罕见的传统体育活动有:牦牛愿、跳於菟、巫舞、撵趟子;消失的传统体育活动由:葬舞、溜索。
3.2震后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群众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和当地的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密切关联,开展状况的好坏也决定了居民参与量的多少。调查显示(图一)有61%的人认为本地区的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较好,24%认为开展的一般,还有15%的认为开展的不好。总体来看开羌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不错。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认为本民族地区开展的不好,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主要是因为在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些地方的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的生活基本上只能维持温饱,这些地方的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3.3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时间
如图二所示现状,在对问卷的处理中发现,由绝大部分的人认为羌族的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节日中,从其现在经常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我们也可以析得出结论。常见的传统体育活动有:骑马射箭、跳沙朗舞、铠甲舞、羌族摔跤。骑马射箭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开展主要是在打靶节上开展;跳沙朗舞、这个活动是很常见的,只要是节日里这都是必不可少的。羌族摔跤则是在民族运动会和闲暇娱乐的时间里。在设计问卷的时候我们把在一些旅游的地方开展的供人们观赏或参与的传统体育活动,我们把它放到喜庆节日里面,在羌族的聚居地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在这些旅游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开展的比较好。其次是在闲暇娱乐时间里开展的较多。
3.4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占一定比例

学校是传播和流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阵地,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的比重情况是反映其在该地区的开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与其发展现状成正相关。比重越大,发展越好现状,前景乐观;比重越小,发展则不够理想,前景堪忧。调查显示震后羌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绝大部分的学校都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只有11%的人其学校里没有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3.5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经过我们的调查显示(图四)旅游业对传统体育活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处理回收的552份有效问卷中只有6份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有消极的作用,而占99%的人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走访了几个民族聚居地发现,只要是有旅游景区的地方肯定都会有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歌舞活动论文提纲格式。之所以会有99%的人认为旅游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因为羌族人民居住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很大的关系现状,其旅游资源有,震后遗址、风景区九寨沟、黄龙,保护区卧龙。
4、建议
4.1正确处理震后羌族体育活动与竞技的关系
一些传统体育活动在组织参加各个民族运动会的同时,怎样使其在普通的羌族人民的生活中保持其发展,即保持其原汁原味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当地的政府及领导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应该给与高度的重视。
4.2 依托“九环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
羌族人们的聚居地主要是在“九环线”上(九环线所指的是一条围绕着九寨沟与成都所建设的公路,由于对外开放撩开了少数民族地区神秘的面纱,依赖于世界自然遗产、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九寨沟”海外游客纷至沓来,大饱眼福,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现状,在旅游点进行传统体育的表演,让国外友人、海外侨胞更加清楚地认识羌族,从而促进本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4.3发掘健身参与性以便更好的融入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借助于中国金字塔式教育结构的各个塔层,即在学校体育教育的各个阶段适当的加入传统体育教育的内容。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传统体育的发展。从问卷、资料和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现代体育项目占有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在学校教育中的传统体育活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古老的原始体育形态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分支。民族体育走上现代体育曾经走过的路,是一条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