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大学生是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课余体育锻炼是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终生体育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体育教育的普及,越多的人具有健身意识。大学生是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课余体育锻炼是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休闲和健身的重要方式。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浙江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工作,作者对浙江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进行调查与分析。
2 研究方法与结果
2.1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浙江省396名大学生发放问卷,其中大一学生118人,占29.9%;大二学生93人,占23.5%;大三学生97人,占21.7%;大四学生共87人,占19.5%。
2.2研究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2.1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对运动的喜欢程度,选择非常喜欢的占18.4%,比较喜欢的占28.6%,认为一般的占34.7%,而比较不喜欢、非常不喜欢的分别占6.3%、2.7%,年级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好程度是一般以上的,占绝大多数。对于终身的体育的看法,非常赞同的同学占51.0%,比较赞同的占28.8%;只有极少数同学不赞同终身体育的观点;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2.2.2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
大学生认为自己不运动的很少,占6.8%;经常运动的人也不是很多,占26.0%。绝大多数大学生每天运动的时间1至2个小时,占45.5%;一天几乎没有参加运动的人数也较多,将近三分之一。相对大二、大三来说,大一、大四学生一天几乎没有运动的人更多。这可能与大一时期课程设置较多,而大四学生可能忙于实习、找工作有关。
大学生参加运动的时间段,大多数大学生是有空就锻炼,占43.0%。其次是选择在晚上的时间锻炼,占22.4%。一方面,大学里晚上的时间比较自由;另一方面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晚上锻炼比早上锻炼更科学。免费论文参考网。
2.2.3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类型和场地
大学生喜欢运动的类型中,球类占38.4%,占大多数。其次是健美类,如瑜伽、健美操类。喜欢的运动类型中各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健美类的体育项目受到较多人的欢迎。张文忠(2006)对大学生在余暇时间对体育的需求分析中显示:大学生在余暇时间体育锻炼,44.64%的人是因为健身健美的需要;35.5 %是因为娱乐需要;25.29%是通过体育合格标准的需要;5 %为其他[1]。可见较多的人期望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健美效果,这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爱美的心理特点。对于大学生运动场地的选择,50.8%的大学生选择在运动场地锻炼;其次是在寝室锻炼,占22.3%;健身房相对来说较少;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2.2.3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绝大多数学生,占57.1%的学生参加运动的原因是为了增强体质;有13.7%的学生参加运动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10.7%的学生参加运动是增强心理健康;8.1%的学生参加运动是为交朋友。可见,增强体质是大学生参加运动的主要原因,共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锻炼是为增强心理健康、锻炼意志、交朋友。从中可以发现至少89.6%的大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在增强身心健康、交往方面的作用。王华倬等(2002)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结果是:男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价值取向趋于一致,健身(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缓解(减轻学习紧张和疲劳感) 、娱乐(玩得高兴,心情舒畅) 成为大学生的3 种主要价值取向,交往(结交朋友,增进友谊) 、考试(体育课考试或锻炼标准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取向也有一定的认同者[2]。本研究结果与之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对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发现:49.5%的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没有时间;其次因为没有伙伴的占18.3%。这与焦雨(2004)对晋东南地区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免费论文参考网。在他调查研究中显示:在可供选择的10 项影响锻炼因素中,缺少场地、缺少活动伙伴、实验课和作业及复习占时太多、无兴趣、缺少器材、无人指导等列是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前6大因素[3]。在本研究结果中,还有5.3%的同学不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怕被人耻笑。相对来说, 大一、大二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怕被人耻笑同学比大三、大四的要多,且大三年级根本不存在这个原因。也许是因为由于年龄的增加,对体育的接受程度更高有关。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关于体育锻炼的态度,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好程度是一般以上的,占绝大多数;对于终身锻炼的看法,只有极少数同学不赞同终身锻炼的观点。大部分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是为了增强体质,其次是锻炼意志、增强心理健康和交友。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而激发高校学生对体育的喜好程度和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各种作用,是培养和加强他们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另还有18.3%的大学生不参加运动是因为没有伙伴,可见大学生同伴关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学校在课余多开展团体类的体育活动,这可让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也可促进同学间的关系。
(2)总体上认为自己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很少,可是具体到每天还是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几乎没有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时间段的选择上,大多数同学选择有空就锻炼和晚上锻炼。大学生运动的地点,大部分选择在运动场,除了在运动场地锻炼外,有五分之一的同学选择在寝室。针对大学生有空就锻炼和部分学生在寝室锻炼的特点,高校在建设体育设施时,考虑大学生能随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方便性显得格外重要。如在大学生的住宿区、教学区提供一定的锻炼场所。多数大学生选择晚上锻炼,这可能是因为白天没有时间,也可能是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晚上锻炼的的科学性。这就需要高校能延长体育设施开放的时间和对大学生晚上锻炼的安全性教育。
(3)在运动的类型上,球类是大多数大学生的选择,其次是健美类运动。对健美类运动的选择,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健美的心理追求。高校可根据大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多开展有关健美类的课程,以及对在美学上对大学生做更多引导,以便让大学生对何为健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如何达到健美的有比较正确方式。免费论文参考网。
(4)所调查的9个项目中,各年级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4 参考文献
1 张文忠,范晓斌,齐树一,李林勇.大学生余暇体育的心理特征及其社会心理学分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6,6(2)
2 王华倬,刘玫瑾,于秀.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
3 焦雨.晋东南地区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