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之比较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都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双师型”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也就不同。而中职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学生。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比较
 

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都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法》中已明确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从办学特点来看,二者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都是靠办出职教特色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赢得生存和社会信誉,由此决定了二者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上都是以“双师型”为重点目标。但由于二者在教育类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对“双师型”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也就不同。

一、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与中职教育比较,要求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必须符合高校教师资格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型,是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首先在层次上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论文网

(一)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是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高中毕业生和中职学校(中专、职高)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学生,因此,教育对象都经过了高中阶段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具备或基本具备高中文化程度,这为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在高中毕业基础上接受相应的文化基础课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以满足适应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而中职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学生,其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是以达到高中毕业生水平为目标的,关键是强调语文、数学和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

(二)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宽度与深度上均高于中职学生,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为目标,使之具备适应高等技术或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中职学生关键是要“知其然”,以满足专业岗位操作技能所需知识储备的需要。免费论文网。

(三)对学生的技术应用与能力要求不同。高职院校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熟练程度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适应现代化程度和复杂性,从而在高科技含量方面明显高于中等技术人才要求。因此,高职学生要能以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而“独当一面”。中职学生只是要求能适应岗位要求,与他人配合、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由于教育层次的不同,高职“双师型”教师必须符合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应该具备比中职教师更高理论水平和更强的专业知识能力,从而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都应该比中职教师要求更高。

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中职教育比较,要求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更强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需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大专文化程度、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按照这一目标,高职教育强调在“必需、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是能直接从事将理论、设计、规划或决策转化成物质产品或服务产品工作的工艺师、现场工程师、营销师或服务技师等。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实用型专业知识和专业岗位应用能力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培养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技工学校培养中级技术工人;职业高中培养中级技术、管理人员和其他初级从业人员。教育强调的是适应具体岗位要求的动手能力,注重技能训练与技能熟练程度。因此,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各种职业岗位要求,立足于业务一线操作的技术员、业务员、推销员等专业人才。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高职教师应该比中职教师有更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更高,应瞄准高新技术前沿。

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教育比较,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责任能力更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纵观我国高职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性”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实践教学;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视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强调学校与社会行业及用人部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合作,并坚持以此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专业设置不同。虽然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较之一般本科院校的理论型、研究型专业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作为高等教育的专业又较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求严格得多。中职教育多依岗位设置专业,专业适应面较窄;而高职教育必须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职业岗位(群)是指一个行业岗位或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指坚持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面较宽,适应性更强。

(二)课程设置不同。高职教育主要是从高等应用型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出发,适度淡化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完备性,要求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标,兼顾现代“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岗位(群)的流动性、变化性和对其长远需求的前瞻性,通过专业课模块的设置和选修课的开设,拓宽专业口径和知识范围。而中职教育主要是强化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技术的的传授,追求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理论教学体系不同。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着眼于理论知识的应用,注重介绍理论应用范围、应用范例、实际操作和管理规范,其课程体系必须据此来重新设计、组织和构建。因此,公共课中除政治理论课遵循中宣部、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指示精神安排外,还必须从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强化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外语教学。专业课主要构建以模块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实现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满足能力培养要求,同时,必须加大选修课的份量,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中职教育服从于其人才培养要求,立足于知识的应用性、针对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来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使其理论教学体系呈现为以文化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理论和职业技能训练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合理配比的课程结构。

(四)实践教学体系不同。强化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实训、分阶段实习、综合模拟实习、社会调研与毕业论文等形式来完成。其教学体系包括基本能力实训、专业能力实训、综合素质培养和建立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其中,产学合作是关键环节,综合素质培养是主要目的。因为产学合作教育利用了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特别是真实的职业环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教育产品的“适销对路”。而中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虽然基本形式也包含有课堂实训,分阶段实习、综合模拟实习等形式,但关键是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顶岗操作的能力。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主要承担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的不同,要求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要比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更强的岗位责任能力。

四、高职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与中职教育比较,要求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更全面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素质培养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人文素质要求不同。杨叔子院士曾提出“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础”,虽有引发人文与科技之争之嫌,但应该说切中我国高校的时弊。作为高等教育,高职必须强调人文素质教育。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是:具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基本养成诚实、整洁、守时、守信的文明习惯;初步形成以自尊、自爱、自强、敬业、勤奋为主要特征的健全人格;具有商业、市场、价值、风险等现代意识;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尊重他人,易与人合作。很明显,这些人文素质要求对于只具备高中文化程度的中职学生是很难达到的。免费论文网。

(二)专业综合素质要求不同。高职教育要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发,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能力结构为保证,无疑会有助于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其独挡一面的目标要求。而中职教育受文化素质的限制,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必然受到约束,在专业综合素质上显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Z].1996.9.1.
[2]杨淑子.是“育人”而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教研究,2001(2).
[3]李文霞.试论加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01(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论文:关于学分制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素质教育论文
最新素质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