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加强——以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切入点-论文网

时间:2014-04-03  作者:何懿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我们就需要去哪里把它给治疗和挽救回来。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首先的要求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尊重,尊重如何体现出来?恰当的、适时的人文关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此,加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是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内在诉求,是人民首创精神本身的性质所规定的。

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视角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孔子云“礼失求诸野”,“野”就是民间,就是群众。从我国的历史文化来看,这似乎是一种传统;而我们的社会生活,民众的作用基本一向是很大的,统治者非常清醒的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覆舟”的道理。中国人讲“民众“更重视那个“众”字,也就是人民团结的力量,而不是单一的、个体的“民”。孤立的“民”是弱小的,形成“众”的势力以后就非常强大。所以,老百姓讲,“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因此,“首创精神”要从群众的团结来理解。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最多也是用从他们那里来的经过总结和归纳的思想发动群众,而不能悬自己于群众之上。当我们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中认真的去审视,可以轻松的发现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首创精神实为当代社会对我们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必然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指引下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措施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全新的平台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1.注重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

教育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手段,也是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通过教育引导,可以正面、直接地将教育内容注入师生思想。但单纯的教育引导。容易形成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的情况,所以也就难以产生失效和长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中必须转变观念,承担教育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作为服务者,在思想政治理念上必须实现转变,在工作手段上必须更加到位,从心理上和精神上关心受教育者,使他们感动确实是处于被服务的位置,从现实意义上做到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感号学生,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德志体美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注重社会需要与个性挖掘相结合

由于受教育者的出身、经历、成长环境等不同,个人会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成才需要的满足度和成长发展的实际效果,因为,在注重整体需要和规范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需求。结合这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既尊重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个体发展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转变简单的依赖制度规范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和个性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事实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努力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制定各项制度规范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心理需要,不同的发展方向设置,策划出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3.注重人的主体地位与人的情感需要相结合

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在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并创造自己的历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同教育者一样都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基础和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自主的接受教育者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而且,受教育者能否获得和确立主体性,是教育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关键。归根结底,人都是感性的动物,用硬性的措施、规范只能够让人被动的去遵守相应的原则,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想要这样做。尊重人的情感需要实为注重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把非理性因素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晓之以理外,应更善于动之以情,关注人的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构架一座心灵的桥梁,用情和理去沟通人们之间的情感,融化人们心里的坚冰。注重二者的结合能在最大程度上使个体的主体性地位被认可、情感得到满足。

4.注重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相结合

校园是文化的沉积和汇聚之处,无论历史是否有一二百年那样悠久,校园始终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社会和时代的熏陶之下,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并折射出其独特的精神魅力。感染、凝聚广大师生。校园的基础硬件设施、自然环境、校园建筑等在内的校园环境是师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可以最终营造高压清新。适于教育,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因此,学校更应该注重精神传承与环境熏陶相结合。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传承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培育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把自身个体的成长同祖国和社会的发展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通过校园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传承,体现人性化和人文的亲和力,使学生在更加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人文关怀与实践概念》[R].《光明日报》2002.12.26.
3 王永智.坚持以人为本 做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4.(1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面向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_设计-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素质教育论文
最新素质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