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信息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析_德育论文

时间:2012-10-17  作者:易果平,眭建新

论文导读::信息化已渗透到高校教学和科研等各个领域。这些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会。信息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探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渗透到高校教学和科研等各个领域。由于高等院校在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及独有特点,使其走在迈向信息时代的前沿。当前,信息网络早已进入大学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网络,它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心理发展等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会,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出积极反应,切实提高使命感和紧迫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发挥其特点,处理好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与互补问题, 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已成为信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一、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挑战

1.信息化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受到冲击。

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所容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如正面新闻,最新科技成果等,也有不少低俗、迷信、甚至黄色、反动的内容,毫无疑问,这些垃圾信息形成的负面影响极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西方国家在信息网络技术上拥有优势,造成了网络信息交流的不平等性德育论文,此外他们还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隐匿性,全天候地推销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努力。

2.信息网络的负面效应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信息网络的虚拟功能一方面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富于活力,但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难度。网络虚拟化导致大学生的各种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加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网络不仅改变着现实生活,而且可以通过模拟将现实生活“真实化”,使不少大学生好奇,出现了不少相当程度的“网络迷恋狂”、“网络孤独症”等社会心理问题论文提纲怎么写。同时,网络的虚拟环境还可以扭曲大学生的人格,导致个人中心主义、利己主义的倾向。这一系列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为复杂的、更具有社会性的课题。

3.信息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开放性,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实或虚假、以及现时与往时的信息,因而教育者已经没有“先知先觉”的信息优势,有时候却面临劣势的境地,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计算机教育,要想在网上获取更多信息就比较困难。为此,常常出现这么一种情况:教育者所说的东西学生早就知道,而学生嘴里蹦出的新名词和新鲜事却是教师闻所未闻的。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信息化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挑战

伴随信息化发展,传统高校教育方式将面临着新的情况。其一,受到校内外网络的影响,师生接触的时间不仅减少而且失去相对规律性,使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受到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其二,网络化、信息化越发展,学生接受思想观念的影响越复杂,群体中所形成的思想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其三,网络化、信息化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了学生欣赏和认知的层次和品位。这样以来,传统的、相对呆板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会大大降低教育效果,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跟上时代的发展,更新工作方式。

5.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挑战

以往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通过言行比较容易被察觉,教师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但是,当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感情时德育论文,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由于大多数人都通过各自的代号而非自己的真实姓名上网,教师无法知道究竟是谁在发表意见,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趋于复杂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机遇

1.信息化开放性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空前广阔的舞台

信息化时代的典型标志是互联网,互联网具有容量巨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信息网络,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自己的思想、理论、政策,而无需受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工作舞台和对象、教育方式和手段、信息获取和传播等,都被大大突破。

2.信息化共享性转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模式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模式。而在信息化时代,大学课堂的外延大大扩展,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它还包括数量庞大、各色各样的信息网站;教育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在一次性投入后,可以得到无数次重复使用。在网络文化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大大增加,舞台大为扩展,方式更为丰富,时空得以充分延伸。

3.信息网络多边平等性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

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一直是影响和制约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和质量的关键论文提纲怎么写。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学生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说实情仍然是当前高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严重阻碍。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使这一局面得以消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便可以借网络手段去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信息网络虚拟功能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多活力和创新

以往人们对未知领域、未来世界的探求,主要凭借想象力去勾勒、描绘。而信息网络的虚拟技术则将这种幻想变为“真实”。在这种虚拟功能的支撑下,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活跃,同时有力地促进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平面向立体、由线性向非线性、由收敛性向发散性转变,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向新的领域开拓。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探索和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我们要积极思考,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建立和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信息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

(一)采用信息技术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交叉网络

加强信息化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并不排斥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要使它与新的教育方式两者形成优势互补。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不断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在新的形势下,特别要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通过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软件,实现教育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有机结合。如制作包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外文学、艺术和音乐等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好、适应性广的信息软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引向“立体”,从“单项”引向“多色”,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生动活泼,不断增强教育的效果。

(二)采用信息技术建立并应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是思绪政治工作的新途径,要抢占网上思绪政治教育工作的制高点,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的栏目和内容设置上要突出思想性、趣味性,符合学生的特点。比如可以将教育信息穿插在学生喜爱的板块中供学生阅读、思考,适时的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开设网上“辅导员流动站”、“心理聊天室”、“两课在线”、“哲学殿堂”、“世纪中国”、“大学生论坛”等板块,使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不仅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而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适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接收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阻挡消极、负面信息的影响。此外,为保持进入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的信息积极健康,还要组建网络“清洁工”队伍,以便能及时清除流入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里的“垃圾信息”,保持这块社会主义网络思想阵地的纯洁性,以引导大学生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健康成长。(三)采用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实际出发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_杂志网
下一篇论文: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努力提升品德水平_教学效果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