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在冲突中转换,在反思中变通对《数列单调性》的反思_函数-论文网

时间:2014-12-14  作者:陈浮
那么如何解k>-2n-1?

S10:由于f(n)=-2n-1是减函数,所以n=1时f(n)最大值是-3,即k∈(-3,+∞)。这与用函数的方法求得结果是一致的,并且比它更简单。

T:谁来总结一下解这类问题的通法?

S11:根据题意,得出含有n不等式,然后求f(n)在n[1,+∞)最值

T:你总结得非常好!概括出这类问题的通法。谁来做下面一题?

变式3数列{a}是单调递减数列,且a=kn+n(n,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S12:∵数列{a}是单调递减数列,∴a<a,即k(n+1)+n+1<kn+n,整理得k(2n+1)<-1,∵2n+1>0,∴k<,显然,当的最小值为-1/3,故k<-1/3.

T:S12回答得非常精彩,过程细致完整,答案准确无误,这是我们解题时必须做到的。每做完一道题,我们都要回过头来看一看,悟一悟,有无最简的方法?过程是否规范?答案是否正确?从而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反思3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用函数的性质研究数列的单调性是可行的,但当我们面临陌生的函数(三次函数)不知道他的性质时,无法建立起联系,用数学家玻利亚的一句话:“回到定义中去”。从而建立不等关系,当得出的结果与要求不一致时(如k>-2n-1),回到题目中去,对条件进行再一次解读。从而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因而揭示了数学的本质。

3、教后感悟

教的真谛在于导,学的成功在于悟,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启发学生如何去想,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来学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好地糅合在一起。作为一线教师,就需要经常反思我们的教学,感悟教学的实质。

3.1加深学生对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的认识和理解。

自从20世纪初,在英国数学家贝利和德国数学家克莱因等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函数进入了中学数学。克莱因认为:“函数概念,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灵魂。以函数概念为中心,将全部数学教材集中在他周围,进行充分的综合。”因此,函数已成为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高中数学必修5(北师大版)第一章《数列》第一节安排了“数列的函数特性”这一内容,以数列的单调性为主线,从定义和图像两个方面,让学生认识数列是特殊的函数。那么只知道数列是自变量n是正整数,图像是一些孤立点就行了吗?如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呢?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词“函数”、“特殊性”。于是本文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用意在于让学生懂得数列与函数是相通的。体现数列的“函数性”。但数列又不等同于函数,通过问题2来体现它的“特殊性”。如果按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来处理应选D,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为什么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平移对称轴来理解数列的“特殊性”,形成对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的意义建构。

3.2关注解题过程的自然生成。

依据数列的单调性的定义我们设计了问题1,学生能够较容易的得出结果,我们并不急于出现问题2,而是让学生与一次函数的单调性相比较,发现它们是相通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接下来问题是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二次式,按照S2的解法没有答案,我们并没有立即告诉学生如何做(为下文埋下伏笔),而是让他们用二次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来解决,很快得出答案D,但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为什么呢?通过平移抛物线(运动变化的直观演示有利于对知识形成意义建构)让学生发现正确的答案。与二次函数的单调性解法相比较,体会数列的‘特殊性’。三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问题3又如何解呢?用波利亚的一句话:回到定义中去。这就会再次出现含有n的不等式,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这就不得不使学生来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数列→函数→不等式,使他们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有利于形成知识组快,便于储存和提取。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用数列→不等式来解决,不但失去了使学生经历问题冲突→问题转化→问题解决这一过程,而且也失去了对“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认识与理解,更重要地失去了一次如何揭示数学本质的大好时机。

3.3落实新课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该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过程”。每上完一节课,我们都要回顾一下新课标落实情况。根据新课标精神,笔者概括出“三多”理念。即:多动多思多交流。多动就是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动笔画一画,动口说一说;多思就是想一想条件有什么用?想一想“辅助元”如何添?想一想过程如何写?想一想解法如何优?想一想解后有何得?多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与同学或老师经常交流,达到优势互补,形成对知识和方法的意义建构,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罗增儒教授指出:数学解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谁也无法教会我们所有的题目,重要的是,通过有限道题的学习去领悟那种无限道题的数学机智。笔者认为,数学机智就是在“三多”中挖掘解题规律,揭示数学本质,进行适当转化,实现有效的变通。

参考文献
1 钟小霖 求值问题的几种常见转换 中等数学 1998年第4期
2 薛金星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
3 波利亚著,涂泓等译, 怎样解题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4 王学青 数学感悟学习案例评析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7
5 罗增儒 解题分析,应该有“第二过程”的暴露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1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创新原则与策略-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_素质教育-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数学教学论文
最新数学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