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纳概括,建立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自由组合定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生:互相讨论,归纳自由组合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讲述“遗传因子”、“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等概念及其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学生:领会“孟氏规律的再发现”,建构现代遗传学相关概念和知识体系。
 教师:组织遗传规律的模型构建(为总结自由组合定律“抛锚”)
 ① 出示1对和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格让学生填写
 新代遗传因子对数
 F1 配子种类
 F2 遗传因子种类
 F2表现型
 F2表现型分离体
 1
 2=21
 3=31
 2=21
 3:1=(3:1)1
 2
 4=22
 9=33
 4=22
 9:3:3:1=(3:1)2
 ②设疑:从上表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如果是3对,4对,一直到n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呢?物理论文
 学生:参与遗传规律的模型构建:
 ①填写以上表格。
 ②归纳现规律特征建构如下模型:n对2n 3n
 2n (3:1)n
 学生在教师的“抛锚”的引导下,领略模型在科学探究中的方便、直观、快捷性。
 [思维训练,夯实基础]
 教师:组织探究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思考与讨论”。
 ②组织交流活动。
 ③帮助学生归纳和补充。
 学生:①探究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阅读教材,思考教材上提出的问题并成同学讨论。
 ②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③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最后总结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一)选材正确。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相对性状明显。2、自花传粉,闭花受精,自然状况下是纯种。3、花比较大,易于人工杂交操作。
 (二)遵循了从简单(一对相对性状)到复杂(两对或以上相对性状)的科学认知规律。
 (三)遵循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巧妙运用了“抛锚-假说”的验证。
 (四)运用统计学方法,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向传统挑战,勤于实践。
 [效果评价]
 组织形成性练习和反馈活动,讲评形成性练习,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形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抛锚式教学”是在比较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的,它不但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优化,学习方式从被动、苦读转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成绩及实践能力明显高于往届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3.1 学习成绩统计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诊断性测试的结果如下:
 ————————————————————————————————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