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从经典诵读活动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其对策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近年来,高校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已把实用价值明显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放在教育的首位,而忽视了人文精神教育。在高校,各种考证、过级让大学生无暇顾及经典文化,甚至有些高校为了提升本校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已把大学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市场需要什么,大学便做什么。一种产销对路,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大部分高校悄然形成。

(三)大学生学习功利化,阅读片面化加重了传统文化缺失的“砝码”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多数的大学生往往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功利主义加强,并没有认识到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他们把学校看成实现自身利益的跳板,对将来能获得利益的知识加倍训练,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则敷衍了事,而不考虑社会的长远发展,更不愿承担社会责任。这就势必造成自己人文知识贫乏、民族精神淡化,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也就没有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

有调查显示,其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读书主要由于学习需要。四大名著只有四人完整地读过,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以后打算读的占一半,但条件是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时间。论文大全。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想在大学期间读一些经典名著。谈到什么书是他们必须去读的,90%以上的人认为是英语四、六级等考试用书。[3]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隐性的因果链条:大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和阅读面的狭窄——人文知识的欠缺——文化的缺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混乱——功利主义的盛行,而此链条的中心环节就是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正是文化缺失的重要方面。

三、在大学生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创新方法,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制度改革和组织建设

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首先应加强制度改革和组织建设,以新思路、新方法的制度保障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保驾护航,从而形成重视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论文大全。为此,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领导体制,让有关部门明晰责任,各负其责,特别要加强高校的组织和领导,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二是完善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规章制度,使各责任单元、教师及有关辅导员,都各自承担起一定的教育任务,以促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富有成效;三是保证经费的投入,改善物质条件,特别要对有兴趣研究传统文化的大学生给予鼓励支持,以提高大学生重视和关注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二)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健康人文环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个大学教育已由封闭型走向了开放型,大学作为大学生社会化场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同时,大学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促使大学生实现社会化,形成特定的人格。加之当今全球化进程加强,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强有力地冲击着大学校园,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思想的形成。为了使大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必须形成全社会尊重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共识。近年来,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台经常播放有关介绍传统文化的专题片,如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就推出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于丹教授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等文化节目,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出了许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如西南大学文学院实施了大学生继承传统文化教育的“文艺鉴赏五个一工程”,联系相关文艺团体到高校举行有关传统文化的演出活动,让学院学生能欣赏到一场京剧、一场川剧、一台歌剧、一台话剧、一场音乐会。这些举措的实施都有利于大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高校也可以把中华文化经典列入课程,鼓励学生学习,然后监督考核。从而兴起重视传统文化的热潮,营造出健康的人文环境。

(三)鼓励大学生诵读经典,加强其学习传统文化的正确引导。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读点经典·序》中说:“经典应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传世之作,而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共产党人,也在他们书写英雄史诗之时,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文化经典。”它可以“令你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有如多种维生素片,虽每日一粒,亦可养身。”[4]同时,中华文化经典中所表现出来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仁爱宽厚精神,贵德重义、坚守气节的崇高思想境界等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鼓励学生诵读经典尤为重要。高校可以利用每周早晚自习时间让学生诵读经典,成立相关诵读经典的学生社团,开展诵读经典比赛活动,使诵读经典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内心深处。

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引导也非常必要。高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多开设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西南大学近年来就是这样做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把中国文化经典编辑成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最大程度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要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其中既包括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包括更加广泛的课外活动安排。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去学习和诵读经典,从而传承经典,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5]在社会日益物质化的今天,确立现代大学理念,重拾缺失的传统文化,召唤逝去的人文精神,为国家、民族培养造就更多“关注天空的人”,则是21世纪中国大学的核心使命。所以教育部门以及大学生都应该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依托,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培育具有民族血脉精神的现代中国人格。

注释:

[1] 宋朋斌. 传统文化调查:八成大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z].中国教育在线,2006-01-09.

[2] 张骞.复旦召开中华传统文化学生论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感冒”[N]. 新闻晚报,2005-07-17.

[3] 王会.一些高校教师对部分大学生阅读与思想状况的反思——一个人缺乏人文素养就是残缺的人[N].中国教育报,2004-11-25,(07).

[4]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西南大学.读点经典(第1辑)[J],重庆出版社,2009-01,(01).

[5] 姚国华.追寻缺失的大学精神,一个民族需要关注天空的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8-07,(0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寒暄用语看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下一篇论文:从世博标语翻译中的看中西方思维的不同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