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从经典诵读活动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其对策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传统节日、国学经典、音乐戏剧,都为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驿站和载体。社会公德表现欠佳,竞争意识和方法不当等方面,这些都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缺失表现。
关键词:经典诵读,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对策
 

近年来,在中华大地上,一个群众性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各大中小学校积极响应,掀起了诵读经典、复兴国学的热潮。各地组织的活动虽形式多样,但经典诵读的内容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结晶,有经史子集、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等。在重庆,经典诵读活动就由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挂帅,在全市范围内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看精品、读经典活动。重庆各大高校也掀起了经典诵读活动,西南大学就以“读点经典、提升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为活动口号,去激励和促使广大学生诵读、领悟经典文化的精髓,以滋养人文情怀,培养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强化社会责任,建设和谐校园。笔者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对2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主题为“大学生与传统文化”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只有近38%的文科生会在每周花5小时以上的时间去阅读国学经典,而理科生对中华文化经典“不感冒者”居多,想花时间去诵读经典的学生还不到9%。尽管调查也显示出总体上大学生是肯定传统文化在当代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对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但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曾经也有媒体相继报道了当代大学生忽视传统文化的事实,出现了“传统文化调查:八成大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1],“复旦召开中华传统文化学生论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感冒’”[2]等等新闻报道。可见,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已出现了严重的缺失。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理解度不高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宗教礼俗、学术思想、教育科技以至衣食住行等。其中,传统节日、国学经典、音乐戏剧,都为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驿站和载体。对此,笔者对大学生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对于我国现在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许多大学生都持非常支持的态度,但这些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单纯为了利用这些节日放假,并不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重视这些节日。大部分大学生还认为传统音乐戏剧已经过时,毫无生机,去欣赏那些东西纯粹是浪费时间,不如听流行歌曲过瘾。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具体内涵缺乏理解,甚至出现了偏差。论文大全。

(二)当代大学生的传统美德观念较为淡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做到立德、立言、立功,尤其把“德”看得最重。传统文化中,“德”主要指人的心性、文化、情操、信念、审美、学问、修养等品性,其内容丰富,包括仁义礼智信,也包括民族至上、国家为本的情操;重义轻利、尊师重孝的修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信念;和谐持中、持续发展的品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精神。但是,在当代大学生中,仍存在一些与传统美德不相符合的现象。尤其是作为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师道和孝道在当今的很多大学生身上体现得不够充分。大学生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较差。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

(三)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足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去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精华,探究和领悟经典文化对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其包括的明辨义利的优秀思想,对于大学生摆脱拜金主义、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干扰,树立集体主义、高扬奉献精神大有裨益。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诸多原因,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所忽视。主要表现在一味追求个人技能的提高,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理想与信念渐趋淡漠,追求享乐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缺乏,无私奉献精神淡化;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唯利是图意识增强;社会公德表现欠佳,竞争意识和方法不当等方面,这些都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缺失表现。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所造成的文化伤痛以及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

回顾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种种屈辱的社会现实使大部分国人对本民族文化丧失了自信。国家的衰落,也让大部分国人都把错误归结到传统文化的“头上”,许多人希望以“西学”救国,自然对传统文化有所摈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传统文化事业百废待兴,然而其发展道路十分坎坷,“文革”就使传统文化丧失了太多的民众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文化和价值取向。但西方文化中注重娱乐和享受的流行文化,如摇滚,蹦迪,染发,穿着怪异,洋快餐等也深刻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过圣诞节不过端午节在大学生中已经是普遍现象。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的泛滥,也成为挤占传统文化空间,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受市场经济冲击,高校重智育,轻人文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寒暄用语看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下一篇论文:从世博标语翻译中的看中西方思维的不同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