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幽人弹素琴”——浅析嵇康借琴抒怀的内蕴

时间:2013-02-21  作者:邹阳

论文导读::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其潇洒的风度和飘逸的气度一直是历朝名士们所景仰的典范,这与他一生好琴并借琴抒怀的方式分不开。嵇康以琴来修身养性,又以此方式游心于太玄之中,超脱于世。他于临刑前弹奏一曲凄凉悲怆的《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这一风流壮举实现了他的“至人”理想。因此,琴于嵇康而言,不仅是他个人风度及人生境界的象征,而且还是他生命意义终极理想的感情符号。本文试从以上两个方面浅析嵇康借琴抒怀的内蕴。
论文关键词:琴,个人风度,人生境界,生命意义,终极理想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其潇洒的风度和飘逸的气度一直是魏晋乃至六朝名士们所景仰的典范。他截然不同于刘怜之流嗜酒如命,他一生好琴,与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在《琴赋序》中说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1]琴是一种高雅的乐器,嵇康于弹琴中向往“徘徊戏灵岳。弹琴咏泰真”的生活方式,体味“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会友时时的怡然,甚至在他临刑前还要“索琴”弹奏一曲《广陵散》,琴已成为嵇康生而为人时与死亡来临时抒发情怀所不可或缺的物件。嵇康与琴中不仅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对现实的超越感、自由感,而且于琴中还实现他生命意义的终极理想。

一、琴作为个人风度与人生境界的象征

可以说,自从琴产生的那天起,就一直与高雅联系在一起。古琴的三种音色“散”、“泛”、“按”,即按它的雄厚、轻盈、细腻使听者赏心悦目。古人向来讲究乐教,在嵇康之前,就有许多描写琴的作品,如无名氏的《琴操》、董仲舒的《七言琴歌》二首,傅毅的《琴雅》等等。琴之类不仅在于声音动听,更重要的是人们于琴中体会出深层意味,借此修生养性,达到超尘脱俗的境界。

在嵇康的《五言诗》中,他写到“徘徊戏灵岳,弹琴咏泰真人文历史论文,”[1]能够入灵山与神仙一起弹琴啸歌,以体味“泰真”之理,正是他所认同的生活方式;《答二郎》中“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1]能与一二知己在一起登高、弹琴而歌,这是他人生中的美事;《酒会诗》中“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但与体七弦,寄心在知己”。[1]能于别人的酒酣耳热中演奏一支清曲,更是难得的闲情雅致。在《文选.长笛》中李善注引《琴操》曰:“昔伏羲氏之所作琴,所以修身养性,反天真也。”[2]以上嵇康所作的诗句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接受琴德的深厚与广大,所以琴成为了嵇康修身养性的对象。

嵇康在理论上崇尚老庄,所以他相信世间确实存在神仙,这见于《养生论》:“夫神仙虽不日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美!”[1]但是,世间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神仙,在嵇康的现实生活中,他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妨碍到司马氏的统治,不断受到司马氏这些当权者的压制,最后,嵇康也只能在人世间求得自身的安逸。“常修养性服食之中,弹琴咏诗、自足于怀。”[1]“自得”与“自足”便成为他精神上的一种自由境界。他在理论上追求老庄式的超脱,以求得生命的真。但理性毕竟是理性,它无法以一种客观物体存在于现实中,而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替代物,这就在嵇康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搭成了一座桥梁,聊以言志。

于是,嵇康在具体的日常行为中品味雅琴所具有的文化意味。在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他说自己“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1]而且,在他的“七不堪,而不可”中,“抑琴代咏式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1]他把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简化成“浊酒一杯,弹琴一曲”,这并非是他对生活偶的最高物质要求,而是要在朦胧的醉意中聆听充满清高雅洁的琴声,体会飘飘欲仙的空灵感和快乐。可以说,嵇康把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把它从纯哲学的境界变成了超越人生困境的诗性境界。嵇康在他与琴为伴的日常生活中,他弹琴不是如阮籍的“夜中不能寐人文历史论文,起坐弹鸣琴”的感时伤怀,而是“弹琴咏诗,聊以志优”。他是于琴声中接近和领悟他心中的“泰真”和“太玄”,这使得他不同于那些道德深厚的隐者,其飘逸的风度更类似于神仙中人,弹琴成了嵇康形象的定位,一种风度的象征论文提纲怎么写

二、琴作为生命意义的终极理想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大多把对生命的感悟作为最高命题。无论是清淡、玄学、药酒,还是风度和艺术精神,无不流露出名士们找寻生命意义与超越死亡之宿命的努力。在“魏晋风度”、“东晋风流”所表现出的旷达的人生态度背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们内心深处隐藏着深深的悲很情怀,表面的旷达正是对内心悲很不自觉的掩饰。他们常常以悲为美,欣赏悲的事物,借物抒发悲的情怀。在这些文学大家们的作品中,无论是洞箫、长笛,还是笙、琴等等,都以哀音为主。此时,琴除了作为高山流水的知音标识外,绝大多数是用来抒发悲情的,较之其它乐器,琴更多地承载了着伤心人的哀恸之情。处于同时代的嵇康也是不列外的。他在《声无哀乐论》里说到:“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为主,则无击于乐音;名实俱去,则尽然可矣。”[1]他认为声是自然界发出的种种声音,如树木、风、水、禽兽以及各种乐器所发出的自然之音。这些声音只有高低缓急、和谐与不和谐之分,而没有什么哀乐、善乐之分。只有当人先有了哀和乐得主观情感后,所发出的有曲有调的音乐才可以表达欢乐或者悲哀之情。在嵇康临刑前的一些行为中,说明了他作为滚滚红尘中的一员未能免俗。于是,高雅的琴声中又飘荡着他抒悲的音符,而且,正是在这种琴声中,嵇康实现了自己生命意义的终极理想。

《晋书.嵇康传》曰:“康将刑于东市,太学生三千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哀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3]《广陵散》是嵇康生命的绝响,是他最后思想的凝结,也是他生命意识的终极理想。从琴端流淌出的是一种“感天地以制和”的音乐,体现的是一种“临死而歌”的庄子情怀。嵇康对死表现出的超出常人的平静,这种潇洒中凝聚着他对琴的优雅高洁的情感符号的认同,而当他“顾影自视”时,则又凝聚着他对死亡而痛怜生命短暂的悲悔之意。

琴作为高雅的修身养性的工具使他完成了平生最后一次名士领袖的风流壮举。在人生有限与时间无限这对人生永恒的矛盾中,名士们寻求各种消解生命悲剧的方式多种多样,嵇康服五石散是方式之一人文历史论文,弹琴并于琴声中游心于太玄也是方式之一。然而,前者只是从现实的肉体中来企盼生命的延长,于琴声中游心于太玄则更多地体现了他希望超越个体生命局限的思想。归根结底,他以生命为代价遂其志。在他生命的绝境里,他做到了《养生论》中的那样:“忌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这时的嵇康虽犹有悲凉的心境,但已没有道德伦理上的束缚,没有世俗的留恋与恐惧。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生前的盛世理想已随着悠悠古琴声羽化而登仙,在他所无法逃避的政治漩涡中,他用死与琴声完成了他的永生。因为,琴对嵇康来说,曾凝聚着“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仙情结,在他临刑前,他早已将痛苦与无奈留在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现实中的嵇康始终选择的是坚守自己毕生追求的“神人”理想,死,对于嵇康来说,又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刑场上,一曲《广陵散》的余音未了,嵇康的人生旅途已然戛然而止。然而,嵇康一生中弹琴的沉醉、索琴的澹然、离琴的长叹,却使得他坚守了一生、实践了一生的“圣人”,永远活生生的伫立在了世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7
【2】(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5
【3】(唐)房玄龄等编晋书.列传第十九【M】 北京:中华书局 1974.1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
下一篇论文:论《庄子》“虚拟性”改造—神话、历史的改造与庄子文化史观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