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论《庄子》“虚拟性”改造—神话、历史的改造与庄子文化史观

时间:2013-02-21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本文将庄周的思想及作品与上古神话、历史故事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社会发展史、政治发展史和思想发展史这三方面去探寻庄子对上古神话、历史故事的继承和超越,揭示庄子哲学观念与原始神话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理解庄子的文化史观,这为我们认识庄子哲学思想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角。
论文关键词:庄子,神话,寓言,虚拟性,文化史观
 

神话和历史对于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引导人们领悟生活的真谛,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品格,也是民族文学的源泉。《庄子》中含有极丰富的神话材料和历史故事。《庄子》对神话、历史的“虚拟性”改造,突出表现在“庄子式”寓言这一形式中。神话是思想的产物,是非理性的,历史是客观性的,而哲学则是以抽象的方式探讨宇宙、人生本质规律的学科。由于说理的需要,《庄子》将其融合,进行“虚拟化”改造,将上古神话和历史故事都披上了哲理的外衣,产生新的神话故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寓言,形成《庄子》一书的独特风格。我们要对庄子哲学思想理解透彻,必须对其中的神话资料和历史故事加以深入分析。虽然今本《庄子》并非本来面目,再加上年代的久远,神话材料的流失,有些今天已经不能证实。但从现有的资料考证来看人文历史论文,这些材料都是有着神话和历史基础的,并不完全是作者的凭空想象。袁珂先生对此评论道:“《庄子》的寓言,常有古神话的凭依,是古神话的改装,并非纯属虚构。”[①]

一、社会发展史

世界各地都存在着创世神话,“浑沌”是这类神话中的一个原型意象。《庄子·应帝王》[②]中著名的“浑沌之死”的故事就是根据创世神话创造出来的。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

《老子》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论文下载。”按照老子的描述,此时的混沌是一种完整的、朴素的、无人为痕迹的自然状态,一切事物生命都在这种混沌状态下孕育,是宇宙间根本规律,天然的存在。《三五历记》中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人类的始祖盘古直接生于鸡蛋似的混沌状态。可见,我国上古神话中的混沌意象在先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理想化的和谐完美状态。庄子在此前所有关于“浑沌”故事的基础上,采用《山海经》中“浑沌无面目”这一外在特征,改造为混沌因日凿一窍七日而死的故事。表面上看这象征着社会因不断的发展最终导致文明的倒退,看似庄子是反文明的,认为社会因不断创造物质财富,人们纷纷追求享乐,最终导致人们的精神世界匮乏,文明的衰退。实际上故事表现的是庄子所追求的深层心灵的发展,融合了庄子自己的信仰及理想,由具象的神灵演变为抽象的蒙昧无序的初始状态,创造出“浑沌之死”的新神话,抒发了对最初的完整状态的怀念。

二、政治发展史

为了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观点,庄子用其形象叙述来证明其观点。表现在《庄子》一书中,就是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即神话传说在《庄子》中的“寓言化”。寓言脱胎于神话人文历史论文,其构思都需要想象,在这一点上,寓言和神话传说是相通的。《庄子》寓言的创作方式深受神话思维的影响,《庄子》中借用了大量的具体意象来表达其政治思想。

例如《庄子·则阳》中记载: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两国征战,在一般的想象中总是硝烟弥漫,波澜壮阔的。而庄子却把这样一种壮阔的场面置于蜗牛的角上,造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带来一种奇特荒诞的想象空间。然而这个故事也是在神话“小人国”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有小人国,名靖人”。《山海经·海外南经》云:“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由此可见,有关小人国的说法由来已久。《庄子》在此基础上加以生发想象,根据表达哲理的需要,改造出这个“蛮触之争”的故事。只不过庄子之意并不在于搜奇记异,而是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战国时代诸侯征伐,政治的残酷,杀人“盈城盈野”的社会现实。《庄子》改装化用着古代神话,同时又创造出新的神话,并通过对上古神话和历史故事“虚拟性”改造来阐述其文化史观,这是一种“逆归”思维。“逆”即一种具有谐趣意味的寓言形式,“归”即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庄子通过寓言的形式表现其超脱的人生理想。我们只有在弄清楚了这些联系之后,才会对它们有更全面的认识,才能理解庄子的深刻思想。

三、思想发展史

庄子对神话、历史的“虚拟性”改造,是与其信仰及理想联系在一起的。庄子云“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目的就在于说明万物都是一样的。人、动物、植物,自然界中的一切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的。庄子的最高理想就是达到《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周梦蝶”的寓言告诉我们,庄子的信仰和理想是和原始人物我不分的精神状态相通的。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寓言“庄周梦蝶”告诉我们物我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是同一的论文下载。在上古神话中存在着许多活物论神话。异物化人是原始社会活物化人神话的遗留人文历史论文,“原始人最初的宗教观念,大约认为大自然的一切,包括自然现象,生物和无生物,都是像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意志的活物。”[③]《山海经》中记载的人兽同体是异物化人的原始形式,例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犁灵之尸”、“天吴”、“禺号”、“奢比尸”等等。这里,庄周化为蝴蝶,蝴蝶化为庄周,人物之间相互转化。这一“虚拟性”改造与庄子的思想是分不开的。首先,庄子认为天地之间的万物变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不在变化着的,因而这种变化又必然是普遍存在的,多种多样的。这里的变化可以作多样的理解,万物形成本身是变化的结果,同一事物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的,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人与物之间也可以自由的转化。其次,庄子认为万物的变化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是无穷的。《人宗师》云“万化而未始有极也”,万物的变化是没有尽头的,也就是无穷的。再次,万物的变化是随意的,没有规律可寻的。所谓“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山木》)没有谁知道接下去的变化会是什么,更不知道它以什么样的形态开始,以什么样的形态终结。最后,庄子认为变化是万物自身的一种行为。所谓“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知北游》),“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天道》)天地、日月人文历史论文,万物的存在运行,不是任何外在力量加强的结果,而是其遵循内在规律运动变化的必然。而这个内在的规律其实就是庄子所反复强调的“道”。

四、总结

从《庄子》神话故事的奇特风姿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庄子》中的虚构叙事,在瑰丽奇异的想象中渗透着谐趣,来源于庄子式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完美统一。另一方面,只有用谐趣的方式去超越世俗生活中的是非功名,才可能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道”的境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自己所说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实际上很多是有渊源的。可见,《庄子》对上古神话和历史故事“虚拟性”改造,不仅有理性的继承,也有智性的超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者单位署名:(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of arts, anhui wuhu 241000)

[①] 袁珂.中国神话通论[M].成都:巴蜀书社,1993:127

[②] 本文均引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③]袁珂.中国神话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幽人弹素琴”——浅析嵇康借琴抒怀的内蕴
下一篇论文:张伯淳家世、生平及交游考述_张伯淳生平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