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贵州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贫困山区,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贫困发生率较高且相对集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人口内部群体分布趋势明显,受教育年限低、纯农户、家庭人口负担重、老人、儿童等易陷入贫困,贫困发生率较高。同时相对贫困、代际贫困问题也日见突出。这种变化是诸多因素导致的,如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生产生活观念、劳动能力的弱化、社会保障的滞后性、贫困人口主体发展能力的缺失等。
为了提高贵州农村扶贫开发绩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对于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突出的情况,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在扶贫资金、物资上向少数民族贫困县倾斜;其次,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防范贫困代际转移;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老人、儿童制定特殊的社会保障政策;第四,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建立产业结构扶贫模式,为农民增收开拓渠道。
参考文献
1 杨军昌.略论贵州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J].农村经济,2002(10),27-31
2 沈茂英.四川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变化及其扶贫政策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992-3994
3 王荣来.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特点与扶贫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0),92-93
4 徐光.贵州省农村贫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879-10881
5 冯育毅.贵州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11
6 张艳萍.我国城市贫困演变趋势分析[J].经济问题,2007(5),27-28.
7 熊兰瑛.四川农村地区贫困的代际转移程度及原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